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交易日誌

今天進場 倚強 成本價 37.5 老爸的明牌股 全國亮燈了 噴出吧 明天進另一支明牌好了 慶豐富 看看到底在幹麼的 手中持股 佑華 成本價 58 全國 成本價 29.4 矽格 成本價 21.6 都是明牌股,跌破一成賣 觀察 安國 偉詮電 慶豐富 佳必琪

巧克力經濟學

這本書並沒有像DM寫的一樣那麼簡單易懂,不知道是翻得爛還是文章結構本身就有問題,我覺得不難的經濟議題,他講的讓我還看兩三次才看懂他在寫什麼。 看這本書最大的收穫在於對政府政策與經濟議題的新想法,政府對特定族群的福利政策,是犧牲一般大眾的權益來達成的。例如以不久前才通過對大陸進口鞋業與毛巾的反頃銷案來看,似乎只是對國內鞋業與毛巾業者的保護,其實但是卻犧牲了國內一般大眾的消費利益,為什麼一般大眾他們不能依自己最佳的經濟考量選擇最佳的方案,而由政府那看不見的手干預市場,如果是對新興產業,因對其未來的發展有期待,為了更大的利益做適當的保護是可接受的,但此政策明顯是保護夕陽產業,不得不往這是選票考量來想。 選票考量也是個經濟議題,當他討好了這些鞋業與毛巾業者,他們確定幾乎拿到這個族群的選票。假設說每個選民他內心有個評分機制,超過100分他就必定會投這個候選人,那對於鞋業與毛巾業者而言,反頃銷案等於為他加了100分甚至更多,但對一般大眾而言,可能沒怎麼扣分,甚至只要他們能夠誤導一般群眾的話,例如以反中的情緒來導引。那麼這些政客其實收穫很大,但實際對整體國家經濟考量而卻是不利的。 所以當某些政治團體提出對某個特定族群的福利政策加碼,就算與自己無關,可以仔細看看他是以整體國家利益考量還是為特定族群選票考量,對其最加、扣分。例如還有老農津貼、休耕或漁業補助提昇,得看看他是否有特定的方案來解決長期產業趨勢,是否對此產業有提供轉型或退場機制,而不是一昧的補助。就像某些歐洲福利國家對失業補助的政策一樣,只有積極的找工作或提昇本身就業技能的人,才能領取失業補助,天助自助者,而人也救自救者。 他裡面也提到了一些有關於結婚的特殊經濟研究, 父母親選擇孩子的數量與品質,有個關鍵的變數,婦女在就業市場的薪資。當婦女的薪資的愈高,他們愈會專心投入職場,當已婚婦女的單位時間價值上揚時,撫育孩子的成本亦隨之增加,她們就會更想去工作,而不想在家帶小孩,也就是越有能力的婦女,生小孩的機會愈小、個數也愈少。反而在農業經濟環境裡,孩子常被視為「儲備資本」,能對家庭收入有所貢獻,因此對他們樂於多多生育孩子。在工業化環境裡,撫育孩子的機會成本和都市居住成本升高,從而抑制了生育孩子的數目。簡言之,有許多絕佳的經濟因素支持「製造」孩子的數量,同時堅持生下孩子的「高品質」,這也說明了部份關於生育率降低,以及年輕人想要延長學...

關於參加網路行銷

其實我不是很熱衷,理由有二: 我對網路行銷不是很有興趣,我會想知道,但不會去實作。我有很多東西想學,這部份並不列在我規劃清單上,如非必要我不想花太多時間。 如果下半年想休完我沒休完的那七天假的話,我發覺我大概有很多工作要拿回家作,不然就得加班。所以我不想再增加額外的負擔了。 但是通常我會心血來潮作相關的東西,例如發表相關財經文章或一起研究blog相關技術,所以可以算我非正式參與的人力吧。但對專案管理者,這要算怎樣的人力呢?我不知道。 其實我對網路行銷有幾個困惑點: 在sales那邊應該有一套已經擬好的介紹我們產品的資料,或像presale已經有在對一般客戶上課的資料,我們可以將這些資料轉換成網頁式的資料放在blog上,為什麼要犯類似「非我發明」這種寫程式常犯的錯誤呢? 目標客戶是哪些,sales那邊應該有使用我們產品的客戶資料,我比較想知道主打的客戶是與現在使用的客戶特性相同的,還是開拓另一個族群,從上次的簡報看起來,我感覺上比較像亂槍打鳥。 我覺得我們產品的特性,比較適合需即時知道行情的專業作手或以炒股做為主要獲利來源的客戶,對這些人而言對投資報價軟體的超額利潤或許可以接受,但如果一般券商或金融網提供的軟體就可以滿足的一般投資人,我們想打入這個些族群會比想像中困難,講一句白一點如果不是這產品的開發人員,我不會用富貴贏家的,免費的即可滿足我的需求了。要說服別人買我們的產品,就只有我們產品的特殊功能值那費用或客戶不知道其他報價軟體,直接使用我們的軟體。在網路上,想利用第二點似乎不可能,要比價或搜尋相關產品太容易了。那第一點我還不知道我們的產品有strong到可以說服人花那個費用。 好像講太白了,不過攤開來講就是我的特色。

回應 孵不出綠豆芽的男子

關於這封信(於回覆中)讓我想到兩個小故事,第一個是昨天看書看到, 一夥正在啟奏當今聖上。「今年有何偉大的成就?」皇上問道。程式設計師們私下討論了一會兒,然後回話說,「比起去年,我們今年多修正了50%的bug。」皇上滿臉困惑地看著他們。顯然他並不知道「bug」是什麼。他低聲與宰相商量了一會兒,然後轉向這些程式設計師,面露慍色。「你們犯了品質管制不良之罪。明年起不得再有任何的bug!」他當廷宣下這個聖旨。 當然啦,明年這夥程式設計師再度向皇上奏報時,就完全不提bug的事了。 第二個故事是親身經歷,我在軍中的故事,那時我們科裡為旅上導入門禁系統,因為經費不多,只是一個簡單的紀錄出入管制資料,並列印出來的小系統,在一次留守的午餐上,旅長一時興起說,這些門禁資料,可以用來資料分析,看看那些人出入與實際在營的資料是不是有出入,看看部隊的人員管理問題,要我馬上提出資料分析出來,我就回報說,現在系統沒有統計分析功能,我們會協請廠商開發出此功能,他就說這不是很簡單嗎,只要用excel分析一下就好了,我就說,因為廠商存的格式不同於excel格式,需請廠商提供轉換的工具。聽我連續說了兩次「不可能」,旅長動了肝火,接下來的話可不好聽了。在午餐結束後,同桌的學長說,你幹麼講真話呢,反正這種東西他講爽的,你就先含糊帶過,反正最後也不是你的事。 由這兩個故事,我的感想是誠實不一定是上策,重點是揣摩上意,主管要什麼就給他什麼,不是每個主管都有容人的雅量,你是比干還是魏徵取決於你的主管是紂王還是唐太宗。他如果是個會殺回傳壞消息傳令的將軍,你會講真話嗎?總結一句話,要講真話嗎,It's depands。回想現在知道這個道理的我,如果在當時大概還是會講同樣的話,因為我會猜錯他要的東西,當時我跟旅長真正的接觸不多,大多是公開場合,大家都瞭解公開場合講自己多開明、多能容人私底下卻是另一個人,大所多有。所以我打錯靶了,在沒有認清這個人之前講話還是保守、含糊一點。回頭來看,孵不出綠豆芽的男子這故事,我覺得真正的啟示是什麼,要猜對對方真正的意圖。我並不覺得那些孵出綠豆芽的人有什麼錯了,他們猜錯面試考官的意圖了。我又想到另一個故事: 這是一個程式設計師的面試,面試的考官給這些面試者出了一個程式問題,要他們在最短的時間解決這個問題,有人拿著筆苦思,有人竟然問可不可查書,那考官想了一下,拿了一堆書給他們查...

Essential C++

通常技術性的書籍是不會寫書摘的,頂多也是寫感想,不過這是借的,而且真的學到很多,記下一些資料之後會更好查。 1.extern 的用法仍然困惑著我。 在標頭檔,宣告如下: const vector<int>* (*seq_array[seq_cnt])(int); 失敗因為被當成定義,物件的定義必須至於本文檔。 //ok,以下是宣告。 extern const vector<int>* (*seq_array[seq_cnt])(int); 2.insertion adapters back_inserter()會以容器的push_back()函式取代assignment運算子。vector適用。 vector<int> result_vec; unique_copy(ivec.begin(),ivec.end(),back_inserter(result_vec)); inserter()會以容器的insert()函式取代assignment運算子。接受兩個運算子,一個是容器,一個是插入點的interator。 vector<sting> result_vec; unique_copy(svec.begin(),svec.end(),inserter(result_vec,result_vec.end())); front_inseter()會以容器的push_front()函式取代assignment運算子。適用於list 和deque: list<int> ilist_clone; copy(ilist.begin(),ilist.end(),front_inseter(ilist_clone)); 3.Member initialization list主要在將參數傳給member class object的constructer。如下例:_name直接初始化,對於需直接初始化且無設定值函式的特殊物件,有特殊的功用。另有效率考量。 MemIniList::MemIniList(int len, int bp)::_name(nameobject){} 或者在template編程 template <typename valType> inline BTnode<valTy...

20070811同學會

上個禮拜的同學會,拖到今天才寫。 照片都會讓人感覺臉變大了,是錯覺嗎? 聚餐的餐廳是東區明曜百貨附近的餐廳,我沒想到我是第一個到的,我一直怕我來不及,捷運集合地點也沒看到半個人,第一眼看到巧雯,真的感覺美女耶,後來看到其他人,感覺上大家都變漂亮了。回想高中的大家還真是青澀啊!不過我的思想一樣的青澀,哈哈。 跟上次聚會不一樣,上次都是醫生,講的話題沒懂幾句,這次還好,有三個資訊本業,酋長剛畢業,思潁要讀資工所,腳毛還在讀哲學所,明年要畢業嗎?其實我打了很大的問號。阿樺抱怨被國防役綁著,這樣來看,沒被國防役綁的我算不錯嗎?小朱在台大醫院人事做,好像薪資還不錯。大家聊得的工作或讀書的逸事,忘了也差不多了,最記得竟然是台大某個醫生辦公室小姐,胸部超大XD。 那邊的餐點,我點的和風豬排燴飯,不怎麼樣,又貴。吃氣氛的吧,可是我覺得我們那個位置挺糟的,沒啥氣氛。 當話題圍在我身上的時候,反而我不太會說話了,其實我一直話不多,想引起話題,依然引導不下去,宅男當久了,都不太會聊天了。 剛開始聊得時候,腳毛說話沒有不正經,感覺怪怪的,吃完飯和阿樺、腳毛去華納看當我們假在一起,途中逛逛新光三越,腳毛終於展露本性,真是令人熟悉下流的腳毛啊。講到這個就要回想一下,令人難忘的比基尼辣妹。 晚餐是和腳毛的女朋友吃拉麵,終於見到傳說中腳毛很正的女朋友。她介紹拉麵不錯吃,湯頭很棒。啊!還有阿樺的老哥,肌肉超大。 一篇結構鬆散的心情文。

184開發感想

這篇其實開發到一半就想寫了,這次開發真是累翻了,沒有加班的天數居然屈指可數,當覺得超前了,經過一連串測試修正後,進度反而落後了,然後又開始加班了。這次unit test根本沒有作完,總覺得這次bug數一定會破表,雖然在沒有已知的bug的情況下進入了α階段,但是就像考試時,沒有做完完整的的檢查一樣的令人不安,而且實際開發時程與實踐開發衡量方式與預估有很大的不同。回頭來看看,到底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狀況。 1. 開發時程預估差距過大: 差距最大的還是走勢圖,基本上個股和指數的寫法幾乎完全不同,指數走勢圖所花的時間是個股走勢圖兩到三倍的時間。原本估計的時間是個股和指數一起寫完,原本認為個股寫出來指數也會很快的就完成,所以開發整個走勢圖預估的時間大概是個股走勢圖完成的時間乘以1.5倍,但實際上完成的時間卻幾乎是3倍,也就是說多花了一倍以上的時間,為了趕上進度,就只有不停的加班了。另外一個差距比較大的地方是排行表設定的部份,原本預估的時候,我的想法是盡量不更動原本紀錄架構,只是把UI調整到位,但是看了技術分析的版本的時候,我發現依原本的架構,是沒有辦法達到像技術分析一樣的效果,尤其如果未來在加上更多商品分類,得花更大的功夫開發。只好狠下心把整個架構翻掉,這樣開發的內容超乎我估計,當然又是一次加班的開始。其實我不爽的是我覺得這是很沒有價值的調整,在我精疲力盡之時,又要再加班,這股火氣幾乎另我喪失理智。 2. 港股資料源問題: 在開發走勢圖初期,因為沒有港股資料,開發的方法完全只有自己模擬資料,或依據bk舊的介面實做。但是等到有資料源後開始測試時,又得開始調整。有種事倍功半的感覺,因為每次link test都把之前寫的方法推翻掉,所以每個階段的link test比預估來的還要長,這也是進度不停落後的原因之一。 3. WBS與單元測試進度無法配合: 原本預計的開發流程是當每個WBS完成,應當依據測試計畫測試該WBS應當作的測試案例,但是資料源未完成時,有許多案例無法測試,因此只好進入下個WBS,如此而來原本unit test要與開發實際互相結合的方式便無法實現,結果變成把所有測試丟到後面來作。當開發時間已經不足了,單元測試自然也無法完成了。 4. 以完成日來決定開發時程: 這次時程的安排似乎受到的在某個特定日之前一定要完成的暗示來排定時程,這似乎是我在『在公牛上擠牛奶』這本專案管理書...

次級房貸

剛剛才剛看到的,我一直以為次級房貸就是二胎房貸。原來並不是,看完的心得是原來很多銀行的投資根本就是亂來,很多政策一改就泡沫化了。以後絕對不要投資銀行精心設計的投資商品,除非完全瞭解他的獲利來源。 次級房貸的對象一般都是信用分數在620分以下,信用記錄不良的窮人,少數民族,甚至很多是非法移民,這些人正常情況根本拿不到貸款,房貸公司幫著這些人偽造收入証明,new century 05,06年放出去的貸款三分之一的貸款一個payment都沒有收,這就是所謂的次級貸款,不是什麼二胎貸款,房貸公司把這些貸款賣給投資銀行,然後投資銀行把高風險房貸變成結構化債券,再賣給投資人,所以對房貸公司而言,他把大部分風險都轉嫁到了投資銀行,所以放貸的時候完全是亂來,不過他們手上留下的equity tranche,所謂的毒物垃圾,最後還是把這些房貸公司搞跨了,另外一方面,市場上出現的巨額損失並不是因為大家都在拼命賣掉次級房貸,現在根本就賣不出去,是所謂的有價無市,大部分的trader基本都hold住了,出現損失是因為評級公司把結構化債券降級。以前這些債券是mark-to-model(依模式計算),現在突然大家都要求mark-to-market(按市價調整),同樣的東西,一個月前用電腦算出來,還是賺錢的,現在突然mark-to-market之後,就是巨虧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好多margin call(保證金追繳),collateral(擔保品) request 就來了,信貸緊縮,原來可以用AAA的結構性債券做repo*抵押,來獲得短期貸款的,現在根本就不行了。這個時候銀行的資金流動出現危機,各國央行開始印錢解決流動性危機。 *附條件交易(Repo Trade). 附條件交易係指交易一方,先行出售有價證券,並承諾於一定期間後按雙方預先約定之價格予以買回。

勝券在握2

這本與1995年出版大致內容差不多,感覺比較薄,但是翻得比較好,比較大的收穫在於財務心理學與專注資本報酬率這幾點。其餘大致都一樣。裡面有幾點真的很難克服。投資忍耐五到十年,我忍得著嗎?四個月我就賣掉了,還五年勒。不要在意經濟訊號,這又很困難,科老告訴我們,市場是個螺旋,你如何不在超買區進場,超賣區出場都是跟總經息息相關的,不要過份關注市場,只在意是否有買進的好價位,可是我認為一發生不可預期的跌幅時,我就會賣出停損觀望了,不可能有像巴非特一樣的情報網,我們能知道他是不是真得出狀況,沒有面對面談過怎麼知道經營者真的正直、誠信、有能力。這都是巴非特投資法困難之處。 以下是書摘: Technorati Tags: 書摘 我想買的事業要好到即使是各蠢蛋經營也能賺錢。 當大眾貪婪時我們必須謹慎,當大眾恐懼時我們必須大膽。 股市的存在不過就是讓你看看有沒有人想做蠢事的參考場所。 真正可以拉高股價的是投資資本的高回報率。把價值法用於公司的現金收益以及資本報酬率而不是把重心放在本益比。 看財務報表竅門: 注意會計面看起來相當弱的公司。注意不把認股權列為支出的公司。 另一面紅色警旗是『看不懂的附註』 要小心高唱未來收益與預期成長的公司。 投資守則 把注意力放在可預期前景的公司上。如果你只有長期一貫營運歷史、前景看好、基本上生產一些產品給同樣市場的公司,你就會有辦法知道這些公司的未來如何。同理亦真,你要專注於熟知的事業,因為對不熟的公司,你就無法解釋新發展可能造成的影響。 專注於經營得當的公司。好的經營者使公司未來成功的機率大增。 合併應用找對事業與挑對管理者的守則,可以讓你看清公司未來的收益的潛力。 財務分析會讓你看到決定公司真正價值所需的數字。 價值分析能帶你透過數學演算解答最後一個問題:根據所知一切,這是樁好買賣嗎? 巴菲特集中投資法 將投資集中在由出色強大管理團隊經營的好公司。 只投資於幾家你懂的公司。十到二十家就夠了,超過二十家就是自找麻煩。 選出最好的幾家公司,大筆投入。 想遠點,至少五到十年。 波動難免,勇往直前。 行為財務學 過度自信,解釋了為什麼這麼多投資人作錯誤決定。他們過度相信自己蒐集到的資訊,並信以為真,其實卻沒那麼正確,如果所有的參與者都相信自己的資訊正確而且其他人毫不知情,結果交易就會爆量。 反應過度偏差。人...

0727交易

26號大跌後,收盤後一個鐘頭,我才驚覺,我應該出脫的,即使是跌停也應該出脫,因為已經超出自己能接受的跌幅了。果不其然,禮拜五繼續狂跌,本來開盤掛的價位賣不掉,只好用現價賣出,沒想到光群雷盤中漲了回來,令我吐血,雖然最後又往下跌,不過還是有點不爽,明明知道這之股性,有點反大盤還是忍不住太早出脫。 原本獲利近25%兩萬多,晚賣兩天,痿縮到剩15%。只剩一萬四,這次的教訓是可以有耐心,但是不要變成麻木不仁,超過獲利預期,一個超過預期的下跌就該收手了,該大膽的時候,心臟不夠強,猶豫不決真是糟糕。這波只賺15%算是失敗的了。 預計下探8500再進場。 國外基金該賣了嗎?還是這是短暫下跌,嘖,真難說。

求婚大作戰

最近看的這部戲非常能引起我的共鳴,雖然網路上對山P演技惡評如潮,我是沒什麼感覺,因為我覺得他就是要演出這樣個性的人,極度彆扭,不善表達自己的情感,想說又說不出口,或許跟我的個性很像,所以特別有感覺。 而我也常常在想,如果回到高中時代,我會怎麼做,我該怎麼做。當然也不是像妖精一開始講的遇到不順的事,才會這樣想,而是每次回想,都會想為什麼當初不這麼做,或當初這麼做會更好嗎。 妖精在片頭所說得: 每當人遇事不順時,就開始為自己尋找理由,情形、時機、天氣、運勢,依靠種種藉口來安慰自己,心想”不該是這樣的,好想重新來過”,重新來過就真的能萬事如意嗎。重新來過就能化解最初的不盡人意,這樣的自信到底從何而來? 就如後半所說得,真的重新來過就能如我所願嗎。我也不這麼認為,但是我倒是想過不一樣的人生,如果我當初不是選這條路,我真的想知道我會怎麼樣。 妖精在健一直想表白,但卻多田先表白後所說得。 你為什麼總是那樣在意時機和機會啊,等紅綠燈轉換了就告白,等這輛車開過去就說,只要2個人單獨相處的話,就把自己的心情告訴他。你就是因為太拘泥於這些小細節,才會抓不住那大幸福啊。 如果太在意一些小細節,喪失了更重要的機會,有意義嗎,就像主角回去那麼多次,卻沒有一次表白成功。總是在等最佳時機,但是你的時間就只有那麼短,一次又一次的讓機會流失。我回想如果等想表白的人都離開公司了,msn都被封鎖了,還在懊悔當初為什麼不先說出自己的心意呢?多田讓我知道國王遊戲的另類表白法,真是高啊! 鶴對繪里佳找前男友時所說的話: 不管如何,我不希望你去,你是我心中的女神,如高山之花般遙不可及,讓我用盡一生都無法追求到,這點我自己也非常清楚,我拜託你,因為你是女神,所以請不要成為別人的附屬品,不要再談這種只會讓你哭得戀愛,我實在看不下去了,不要再去找那個傢伙了。 片中鶴對繪里佳的苦追,真另我眼界大開,毫不保留對另一方的愛意,而對方拒絕的又很徹底,但還是不在意對方只把自己當好人看,這句話真是獻給所有的好人。好人也有出頭天的機會的。 下面這一句好像各版本不同,這是我最喜歡的版本: 是阿,反正失敗都是注定了,再壞也不會壞過於此,那幹嘛不衝衝看,衝個翻盤的機會,衝過了,就是你的了。男子漢! 這句我應該時時刻刻記在心中,就算失敗也應不以為意。配合下面這具有絕佳妙用: 我們關心的不是你的失敗,而是...

致父親的一封信

父親: 會寫這封信,是一個假日早上六點多的一通電話,奶奶原本要求我寫信給媽媽,關於哪件事我相信您也清楚,這是個難解的問題,您也知道我們也多次談論這件事,切入點與結論都不理想,很多想法我並沒有完全表達。造成這樣的情況,我認為每個人都有貢獻,不是那一個人得負完全的責任,但也不是每個人都沒有干係。並且基於奶奶的提醒,我也才想到,或許利用寫信更可以把事情與想法更清晰的表達,因此我也會寫封信給媽媽,對雙方我都會針對這個情形,從我瞭解到造成此種情況的所有因素來表達我的想法與意見。我的最基本想法,沒有絕對的對或錯,只有對對方的想法能不能諒解與接不接受對方的行為。 以我的認知來看您對媽媽抱怨的事,主要是以下這三點 一到假日就不在家,好像迫不及待就去台中,一點都不想留在家。 不做家務,關於打掃、洗衣、煮飯等。寧願去廟裡忙,也不作家務。 去台中,交通費或捐助信仰的錢太多,浪費錢。 就有關做家務這方面,因為我是男女平權主義者,有關夫婦誰該做家務,我並不認為所有的家務,都該有妻子來做,即便是家庭主婦,對丈夫而言,我認為也應該負擔相當的家務。如果雙方都有工作,雙方應該都得負擔相當的家務,我認為對丈夫而言,男人做家事沒什麼好可恥,在新一代的觀念裡這才是真正的好男人、男子漢。因為他懂得尊重體諒女性、有肩膀扛的起責任。而且以反方面來看,如果您都不想做的工作,您怎麼要求別人要幫您做呢?沒有任何人生來就是另一個人的奴僕,大家都是互相幫忙的。當然我知道您現在身體沒有以往好,但重點就如您常說的「心意」,有沒有這個心,不需要做太繁重的工作,但細心卻很重要,例如吃完飯會自己洗碗,衣服或用過的物品不會亂丟,您也知道媽媽在整理的時候會碎碎念,他常碎碎念這種我們可以隨手做好的小動作,如果他發覺到您也是盡力在共同維護你們生活的環境,在做一些家務時,就不會那麼不高興了。 回頭來想,他在廟裡幫忙,廟裡的大家會感激他所作的事,讓他覺得他做的事有價值,讓他感覺到在哪裡做事是他的使命感,對比而言,他在家做家事,被當作是應該的,您並沒有特別感激、謝謝他,這樣一比,如果您站在他的立場,您會在家作家事嗎?您說媽媽喜歡被人褒,所以才會去哪邊,那您為什麼不褒獎、感謝他,讓他覺得留在家也很有成就呢?我也曾經跟媽媽講過,她常往台中跑,並不太好。他反問我一句話,就算他待在家裡,他能做什麼。做一個讓您能夠使喚來,使換去的僕人嗎?我無話...

致母親的一封信

母親: 會寫這封信,是一個假日早上六點多的一通電話,奶奶原本要求我寫信給您,關於哪件事,也就是爸爸常抱怨的那件事,這是個難解的問題,您也知道我們也多次談論這件事,但是很多想法我並沒有完全表達。造成這樣的情況,我認為每個人都有貢獻,不是那一個人得負完全的責任,但也不是每個人都沒有干係。並且基於奶奶的提醒,我也才想到,或許利用寫信更可以把事情與想法更清晰的表達,因此我也會寫封信給爸爸,對雙方我都會針對這個情形,從我瞭解到造成此種情況的所有因素來表達我的想法與意見。我的最基本想法,沒有絕對的對或錯,只有對對方的想法能不能諒解與接不接受對方的行為。 爸爸跟奶奶抱怨什麼,我想您也一清二楚。不外是假日一到就不在家,就會去台中,家務都不做,老爸抱怨要自己洗床單、自己洗衣。三餐自己解決。我當然知道您的想法,您想追求您的認同、信仰,在哪裡您知道您的價值。您能追求您的快樂,您也感到快樂,我也很高興。但是我希望你與爸爸之間能有更好的溝通,把心中的不認同能坦白委婉的說出來。我認為會造成這樣的情況,主因是互相的不信任與不能容忍。 他對我常抱怨的幾個點, 一到假日就不在家,好像迫不及待就去台中,一點都不想留在家。 不做家務,關於打掃、洗衣、煮飯等。寧願去廟裡忙,也不作家務。 去台中,交通費或捐助信仰的錢太多,浪費錢。 從老爸的觀點來看,你好像不似一個為人妻子該做的事,不做家務等工作,一到假日就離開家,把家裏當旅館一樣,反而台中才是假日趕回去的家一樣。而他也不喜歡,廟裡相關的人,他認為沒有水準,您跟他們稱兄道弟,行為也太曖昧了。他認為他賺到的錢你都拿去台中花,捐助廟裡面,他很省只坐公車,買和用的東西都是便宜貨,您卻這樣花費,他非常不能諒解。 我的觀點,煮飯、洗衣、洗床單等家務並不是一定夫婦固定哪一方才能做,但是如果原本是固定一方做,想要改為各別自己做,我覺得應該要事先溝通,而不是等到對方餓了,衣服髒到沒衣服穿了、床單太髒了才自己洗。事先協調、溝通是很重要的事,在我認識的同事的夫妻,由於雙方都有各自的工作,工作也都不輕鬆,關於家務就採用分工的方式,哪些事情由誰或誰負責。跟他們談,也談到說,關於髒與亂的定義,夫婦剛同居時各自有各自的看法,一個認為這樣就很髒、很亂,另外一個卻不,只要生活在一起便要容忍、接受對方的想法,明確的協調至一個雙方都可接受的看法。協調到一致的看法後,就算你去廟裡忙,...

勝券在握

其實這本書,感覺上寫的有點雜,比上一本講巴非特的書更難懂,兩個講的東西其實是一致的。投資原則便是先選產業,再選公司,慎選時機進場。只買了解的企業是價值投資一貫的原則。價值投資的書大概就先看到這裡了,彼得林區不知道是屬於那一類的,接下來大概會看這部份的書。暫時的目標是把杜金龍介紹的書單看完,真的還不少。接下來的投資會以巴菲特的方法來做,感覺上這比較適合我,練習把漲跌不當一回事,對我而言真的很重要。期權大概不會再玩了,買了以後一直在看漲跌,令人受不了。工作時都不能專心。 就價值投資人而言,真的不需要我們的產品,因為第一點就把我們程式特性打死,不理會股票市場的漲跌,這樣報價功能就沒什麼意義了,價值投資根本不需要技術分析,除非我們能提供相關價值投資的資訊,但我們基本分析真的很爛,看不到什麼資料。有機會我來思考一下價值投資到底要什麼資料,能不能把他寫成一個可運用的程式。 以下是我認為重要的書摘,其實這也只包含最後一章,我認為也只有這章值得做書摘。 巴非特相信使用短期價格來判斷一家公司的成功與否是愚蠢的。取而代之的是,他要公司向他報告因經濟實力成長所獲得的價值,一年一次,他固定檢查幾個變數: 初始的股東權益報酬率。 營運毛利、負債水準與資本支出需求的變化。 該公司的現金產生能力。 如果這些經濟指標正在進展,他知道長期下來,結果會反應在股價上。短期之內,股價所發生的是是不合常理的。 投資策略 不理會股票市場每日的漲跌 不擔心經濟情勢。 買下一家公司,而不是股票 管理企業的投資組合 巴非特原則 企業原則 這家企業是簡單且可以了解的 了解一家企業如何產生利潤的相關經濟活動。 這家企業的營運歷史是否穩定 他必須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這家企業的長期發展前景是否看好 市場特許權,五力分析 經營原則 經營者是否理性 理性的經營者將只會把多餘的現金,投資在那些產生較資本成本報酬率為高的計畫裡。 經營者對他的股東是誠實坦白的 報告時能知道營業部門如何營業,坦承失敗,了解公司的目的是使股東權益報酬率達到最大。 經營者是會盲從其他法人機構的行為 當心『其他公司也這麼做,一定沒問題』為自己行為辯護的經營者。衡量經營者競爭力的一個方法是,看他們如何運用自己的思考能力以避免依附群眾心理。 財務原則 把重點集中...

續-成員變數宣告為private

我贊同小麟的說法,最有彈性的作法並不一定是最好的作法,開發時程是很重要的考量,我提到這個建議,並不是說要把現在所有的class的成員變數改為private,而是建議,今後撰寫任何的class,其成員變數最好都宣告成private,甚至繼承一個沒有被其他類別繼承的類別,亦建議把原類別所有的成員變數改為private,再繼承,除了享有封裝的好處,也可以避免copy/paste的後遺症,改寫繼承的變數可以半強迫讓編寫者再仔細看一次抄過來的code,了解所有copy過來的code是不是真的都需要。實際上重點是,這並沒有花太多的時間,以我的經驗,500行的程式碼超過10個成員變數,利用輔助程式替換,含測試不會超過30分鐘。這還是半熟練運用工具的狀態下,相信熟練的話會更快。花一點小時間,為自己留一點後路不是很好嗎。 但是我覺得程式的彈性真的很重要,一個程式的壽命與成長性取決於程式的彈性,因此我建議在開發時,第一輪先把程式完成,完成後先做簡單的重構,更名、萃取函式、封裝變數這種不浪費時間的小工作(善用工具的話,這真的是小工作)。在單元測試完後或α中後期,探討相關可能變動,對相關的架構做適當的調整。這段時間做大步重構,有三個原因, 第一、這時期功能已經開發完成,測試也進入中後期,經由多番測試大約了解變動的因子,再進行code review,知道程式何處無法因應將來可能的變化,也可避免所謂的過度設計。 第二、這時也對相關功能,可能需做的測試案例,已經相當的完備了,利用完整的測試案例,重構的品質更有保證。 第三、這是我認為進行重構最好的時刻,開發者這段時間對程式最熟練,經過一個專案週期後,會幾乎忘記上次為啥寫這樣的程式碼,將來要變動程式時,所花費的成本將逐漸遞增。開發者熟練重構的話,可以完全不改變功能,將架構改的更好。且此時進行重構已經不影響時程。 當然這些假設都是,開發時間來得及,解bug夠快以不影響時程來規劃。所以第二階段重構其實也是非必要做的,只是有做會比較好,但是我建議簡單的重構一定要做,我覺得一個容易理解的程式碼比完整的文件更重要,尤其當你面對一個函式,竟然要拉動三頁才能看完,或者一個神秘的判斷式,完全不能了解他在判斷什麼時,就更能體會了。 ps.蘇哥用他的防毒軟體測我新抓的蕃茄有毒,可是我已經用五種以上的防毒軟體測過了,都沒掃到,norton最新的病毒定義碼也...

將成員變數宣告為private

這是最近寫港股,大量運用繼承的感悟。最初的認知,是認為public是危險的,如果讓不相干或不應影響的類別修改他,可能會造成邏輯上的嚴重錯誤,但是就protected的而言應是相對安全的,既然是繼承才能使用,使用邏輯應該一致,不會發生邏輯錯誤的問題。所以我認為如果子類別需要用的變數,便直接宣告成protected就好了,避免回頭再修改;但若不可避免的,非繼承關係的類別需要用到更用變數,那麼就用只好宣告public。在effective c++看到此要點時,真的不認為有必要只能宣告為private?合理的注意存取層級不就好了。但此要點在書中所述最重要的原因卻非「安全」而是「封裝」,最近遇到的真實案例,讓我瞭解到封裝的可貴。 這個問題發生背景為港股的指數走勢圖要套用個股走勢圖的架構,從大架構來看,似乎只要將指數的相關的資料帶入就可以了,但問題在於個股的資料是用float的vector來紀錄資料,但是指數卻是double。把double轉為float,大轉小這可不是很好的作法,但是把底層改為double,又會發現不只底層的class要改,他的繼承class同樣接受了這樣的災難。 我簡化實際寫法,但情況差不多(紅色是改為double的情形),如下ex: Class BaseChart //基層類別 { protected: vector<float> vfChartData; //因新需求,將其改為double } Class DerivedChart //繼承類別 { void SetData{  //某個method vector<float> vfDerivedData; … //中間做了一些設定。 vfDerivedData= vfChartData; //基層改為double,這裡就掛了。 } } 但如果當初就封裝起來,繼承類別只能利用getter的函式取資料,就算後來我底層要改double,我依然可以利用getter函式傳回一個float的類別(只是原本取資料的地方要從float轉為double再轉回float,頗令人無言),相關的子類別原本就是利用getter函式取資料,所以根本不用動。 改用getter的方式如下ex: Class Bas...

長尾理論

內容總結一句話,網際網路改變以往的的經濟型態。靠,這不是1996網路興起,每個人都在說的嗎?好吧!總得真的有賺錢的案例,才能說網路真的改變經濟型態。或許這本書之前的所謂的電子商務,都只是空口說白話,無法打進真正的要點。這本書和一般電子商務書籍不一樣,他所專注是不同的市場,因為網路的特性,造成這個市場的可能性擴大了。當然他也舉出幾個賺錢的網站,以他們為例子解釋了長尾,他帶入與其他電子商務不同的邏輯,而他的邏輯還沒有被打破,在還沒有反面例子前,這個理論應該會紅很久,也大概是很多網站經營的基礎理論吧! 利用長尾市場的要點 篩選器:低廉尋找成本,部落格,推薦清單,網路書籤,評論,dig, 多樣化商品:ebay vs wal-mark,多樣化反而促進消費。但多樣化必須配合好的篩選器。 提供樣本:30秒試聽,線上書本試閱。 長尾事業成功秘訣 讓所有的東西都可取得 幫我找到他 長尾整合者九大成功原則 把存貨搬進來....或搬出去:整合的市集(亞馬遜由他的供貨公司存貨),或數位化無儲存成本。 讓顧客自己動手。同好生產,ebay,wikipidia、MySpace 單一配銷方式不適用於所有人。多種販賣方式,超越疆界限制。 單一商品不適用所有人。細切小塊,單曲會比專輯好賣。 單一價格不適用所有人。單一商品在不同時間有不同價格。 分享資訊:多資訊篩選。提供更多資訊,如評價排行,價格排行等 兼得,而非擇一。電影多結局。 放心讓市場替你做事,後篩選,協同篩選機制、熱門排行、評分。 了解免費的威力。樣本、試聽、試閱、試用。

巴菲特原則

看完智慧型股票投資人和非常潛力股後,再看集兩位作者大成的巴菲特,讓我對價值投資更有感覺,只是看完後,突然回想台灣有那種適合巴菲特原則的股票嗎?鴻海、統一可能是吧,他的獨占性質讓我印象深刻。 對比智慧型股票投資人和非常潛力股,巴菲特原則較特別的一點是,獨占消費的原理和扣稅因素,獨占消費是造成持續成長的原因,賣出股票獲利必須考慮扣稅問題,可是現行國內除了股利之外好像沒有對股票投資獲利苛稅,還得再思考一下。 書摘 思考的基本方式 你付出的買價決定投資報酬率的高低。 為了決定你的投資報酬率,你必須先能合理地推算企業的未來盈餘。 分析變數 每年每股盈餘數字 他的可預測性 股票市價 一個二流的企業最有可能仍舊是二流的企業,而投資人的結果也可能是二流的。 商品型企業(價值低) 低利潤 低回收率 缺乏對品牌的忠誠度 大量的生產者 實質生產力過剩 變化不定的利潤 收益幾乎完全仰賴管理階層有效運用公司的資產。 消費獨占確認 如果一個人擁有數十億美元,以及全美最優秀的前50位經理人員,他能建立一家企業然後成功的與問題中的企業競爭嗎?如果是「不」,這家公司有某種強大的消費獨占特性保護著。 找出值得投資的優質企業 該公司是否具有明顯的市場獨占特質。 該公司的獲利是否很強,而且呈現成長的局面? 該公司是否採取較保守的財務策略? 該公司是否能經常維持高股東權益報酬率? 該公司是否保留他的盈餘? 該公司要花費多少成本才㡪維持現行的營運? 該公司是否能自由運用保留盈餘,並轉投資在其他新的企業,或者用以擴充營運,或者購回自家公司股票?而該公司的營運管理階層處理上述問題的能力? 該公司是否能任意調整其產品價格以反應通膨壓力? 公司運用保留盈餘所帶來的附加價值是否能增加該公司股票的市值? 「過橋收費」概念企業 能生產使用率很高且耐久性短的產品的企業,但這些多半是耳熟能詳的消費性品牌,所以商家都必須販售這些商品以維持基本營運量。(可口可樂) 能提供重複性服務的傳播事業,也是廠商必須利用來說服大眾購買其產品的工具。(ABC電視網) 能提供一般大眾與企業持續需要的重複消費服務的企業。(美國運通) 具有企業主眼光的經理人 將資產分配在獲利高的投資上。 盡可能保持高資產報酬率。 如果沒有更好的投資機會,把保留盈餘當股利配發出去,...

非常潛力股

很棒的一本書,不愧是巴菲特推崇的作者,改變我許多觀點,我喜歡這種可理解的理性思維分析;閒談法或許要像他這種專門的金融理財人員才會去經營這種人脈,也才有辦法做進一步的訪談,他裡面講的一點我很贊同,但大概做不到,必須了解要訪談企業的相關資訊的50%以上才有資格去做訪問。別人會跟你談的怎樣的題材,是看你能不能提出關鍵的問題,而且有能力了解其真正的內涵。這本書的內涵肯定會成為我將來投資的基石。 在加一點,他投資的隱忍週期是三年,先忍三年再說,真是可怕,一般的投資者有這樣的耐心嗎。不過當然期間還是得密切注意投資的公司是否符合他的投資要點。 個人書摘 買進之後,進一步加碼的時機應慎思。 適合投資的公司盈餘即將大幅改善,但盈餘增加的展望還沒有推升該公司的股票價格→合適的買點。 賣出時機 原始買進動作犯下錯誤,且情況愈來愈清楚。 隨著時間的流逝,投資標的不符15項要點。 大好投資機會千載難逢。 投資人7不 不買創業階段公司 不要因為你喜歡某公司年報格調而買他。 不要以為一公司的本益比高,便表示未來的盈餘成長以大致反應在價格上。 不要錙銖必較,以時間點買股票,不要以價位買股票。 不要過份強調分散投資, 5*不超過20%大型成長股 2*8-10%中型成長股 5%獲利可能可觀的小型股。 每股的價格區間,無關宏旨。 不要隨群眾起舞。 保守型投資構面 生產、行銷、研究和財務十分突出 人、管理因素。 這家功能能做什麼事,其他公司沒辦法做得那麼好? 任何個別普通股鄉對於整體股市,每次價格大幅波動,都是因為金融圈對這隻股票的評價發生變化。 保守型投資人對某支股票感興趣時,一定要了解金融圈目前對該公司所處行業評價性質。 過分依賴單純的比較方法,觀察成長機會類似的幾隻股票的相對本益比,可能作成錯誤的結論;未來的盈餘繼續成長的可能性愈高,投資人負擔得起的本益比愈高。 網路書摘 怎麼才能選擇到一只具有成長性的股票,是每一位投資者都關注的問題。在《怎樣選擇成長股》一書中,菲利普·A·費捨總結出了『閑聊法』以及選擇股票的『15要點』。所謂『閑聊法』,就是通過接觸甚至是聊天的方式向熟悉這家公司的人獲得意見。菲利普·A·費捨分析說,只有當你『閑聊』的時候,這些熟悉公司的人纔能肯定自己不會『禍從口出』,因此纔樂於談論自己從事的工作領域,並且暢談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