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非常潛力股

很棒的一本書,不愧是巴菲特推崇的作者,改變我許多觀點,我喜歡這種可理解的理性思維分析;閒談法或許要像他這種專門的金融理財人員才會去經營這種人脈,也才有辦法做進一步的訪談,他裡面講的一點我很贊同,但大概做不到,必須了解要訪談企業的相關資訊的50%以上才有資格去做訪問。別人會跟你談的怎樣的題材,是看你能不能提出關鍵的問題,而且有能力了解其真正的內涵。這本書的內涵肯定會成為我將來投資的基石。在加一點,他投資的隱忍週期是三年,先忍三年再說,真是可怕,一般的投資者有這樣的耐心嗎。不過當然期間還是得密切注意投資的公司是否符合他的投資要點。

個人書摘

  • 買進之後,進一步加碼的時機應慎思。
  • 適合投資的公司盈餘即將大幅改善,但盈餘增加的展望還沒有推升該公司的股票價格→合適的買點。
  • 賣出時機
      • 原始買進動作犯下錯誤,且情況愈來愈清楚。
      • 隨著時間的流逝,投資標的不符15項要點。
      • 大好投資機會千載難逢。
  • 投資人7不
      • 不買創業階段公司
      • 不要因為你喜歡某公司年報格調而買他。
      • 不要以為一公司的本益比高,便表示未來的盈餘成長以大致反應在價格上。
      • 不要錙銖必較,以時間點買股票,不要以價位買股票。
      • 不要過份強調分散投資,
          • 5*不超過20%大型成長股
          • 2*8-10%中型成長股
          • 5%獲利可能可觀的小型股。
      • 每股的價格區間,無關宏旨。
      • 不要隨群眾起舞。
  • 保守型投資構面
    • 生產、行銷、研究和財務十分突出
    • 人、管理因素。
    • 這家功能能做什麼事,其他公司沒辦法做得那麼好?
    • 任何個別普通股鄉對於整體股市,每次價格大幅波動,都是因為金融圈對這隻股票的評價發生變化。
    • 保守型投資人對某支股票感興趣時,一定要了解金融圈目前對該公司所處行業評價性質。
    • 過分依賴單純的比較方法,觀察成長機會類似的幾隻股票的相對本益比,可能作成錯誤的結論;未來的盈餘繼續成長的可能性愈高,投資人負擔得起的本益比愈高。

網路書摘

怎麼才能選擇到一只具有成長性的股票,是每一位投資者都關注的問題。在《怎樣選擇成長股》一書中,菲利普·A·費捨總結出了『閑聊法』以及選擇股票的『15要點』。所謂『閑聊法』,就是通過接觸甚至是聊天的方式向熟悉這家公司的人獲得意見。菲利普·A·費捨分析說,只有當你『閑聊』的時候,這些熟悉公司的人纔能肯定自己不會『禍從口出』,因此纔樂於談論自己從事的工作領域,並且暢談競爭對手。這時候,你不妨找同一行業的5家公司,問每一家公司一些問題,如另外4家公司強在哪裡、弱在哪裡。這樣5家公司極其詳盡和准確的畫面,十之八九可因此獲得。同時,你還可以從這家公司的上游供應商和下游客戶的口中,打聽它的情況,這樣獲得的資訊同樣能叫人稱奇。政府部門、高校的研究機構和學者,以及同行的研究人士、行業協會等同業組織的專業人員,都可以成為你獲得有價值資訊的來源。

  費雪對此總結出了『尋找優良普通股的15個要點』:

  • 1.這家公司的產品或服務有沒有充分的市場潛力,至少幾年內營業額能否大幅成長?
  • 2.公司管理層是不是決心繼續開發新的產品或工藝成為公司新的增長點,以進一步提高總體銷售水平?
  • 3.和這家公司的規模相比,其研發工作有多大成果?
  • 4.這家公司有沒有高人一籌的銷售團隊?
  • 5.這家公司的利潤率高不高?
  • 6.這家公司做了哪些維持或改善公司利潤率的舉措?
  • 7.這家公司的勞資和人事關系是不是很好?雖然大部分投資人沒有充分認識到良好的勞資關系能帶來利潤,但事實上,勞資關系好與不好為公司帶來的利潤差額可能遠高於罷工造成的直接損失。
  • 8.這家公司的高級主管關系很好嗎?
  • 9.公司管理層是否有足夠的領導纔能和深度?
  • 10.這家公司的成本分析和會計記錄做得如何?
  • 11.這家公司是不是在大多數領域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
  • 12.這家公司有沒有短期或長期的盈餘展望?
  • 13.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這家公司是否會大量增發股票?
  • 14.公司管理層是不是只向投資人報喜不報懮?
  • 15.這家公司管理階層的誠信正直態度是否毋庸置疑?因為投資者一定要明白,公司的管理層遠比你更容易接觸公司的資產。這些控制公司大權的人有無數種方式能在不違法的情況下假公濟私,犧牲一般股東的利益為自己謀利。所以你確信這家公司的領導有誠信上的瑕疵時,還是對其股票少碰為好。

費雪“少意味著多”的思想內涵以及對巴菲特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1. 時間是優秀企業的朋友,是平凡企業的敵人;只購買少數幾家非常了解的傑出公司股票,否則寧願不買。
  2. 不要過度強調分散投資,要集中投資;投資者的風險在於,熟悉的公司投資得太少,而陌生的公司又投資得太多;傑出公司的股票相當稀少,低廉價格買到的機會更少,因此平時絕不輕舉妄動,一旦遇到極好的機會就該大舉投資。
  3. 企業的類型和特質對投資很重要,經營管理階層的優劣能影響企業的內在價值,因此對企業經營管理狀況的調查研究和質化分析也是投資研究的重要課題。
  4. 真正傑出的公司股票要長期抱牢,不能輕易放手,忽略短期波動。

10點建言

  1. 投資想賺大錢,必須有耐心。換句話說,預測股價會達到什麼水準,往往比預測多久才會到達那種水準容易。
  2. 股票市場本質上具有欺騙投資人的特性。跟隨他人當時在做的事去做,或者依據自己內心不可抗拒的吶喊去做,事後往往證明是錯的。
  3. 不要過度強調分散投資……買進一家公司的股票時,如果對那家公司沒有充分的了解,可能比分散投資做得不夠充分還危險。
  4. 在股票市場,強健的神經系統比聰明的頭腦還重要。沙士比亞可能無意間總結了普通股投資成功的歷程:“凡人經歷狂風巨浪才有財富。”
  5. 我一直相信,愚者和智者的主要差別在於,智者能從錯誤中學習,而愚者則不會。
  6. 短期的價格波動本質上難以捉摸,不易預測,因此玩搶進殺出的遊戲,不可能像長期抱牢正確的股票那樣,一而再,再而三,獲得龐大的利潤。
  7. 集中全力購買那些失寵的公司。
  8. 抱牢股票直到:(a)公司的性質從根本發生改變,或者(b)公司成長到某個地步後,成長率不再能夠高於整體經濟。除非有非常例外的情形,否則不因經濟或股市走向的預測而賣出持股,因為這方面的變動太難預測。絕對不要因為短期原因,就賣出最具魅力的持股。
  9. 真正出色的公司,數量相當少。那樣的股票往往無法以低廉的價格買到。因此,當遇到有利的價格出現時,應充分掌握時機和情勢。資金應該集中在最有利的機會上。
  10. 卓越的普通股管理,一個基本要素是不盲從當時的金融圈主流意見,也不應只為了反其道而行便排斥當時盛行的看法。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勝券在握

其實這本書,感覺上寫的有點雜,比上一本講巴非特的書更難懂,兩個講的東西其實是一致的。投資原則便是先選產業,再選公司,慎選時機進場。只買了解的企業是價值投資一貫的原則。價值投資的書大概就先看到這裡了,彼得林區不知道是屬於那一類的,接下來大概會看這部份的書。暫時的目標是把杜金龍介紹的書單看完,真的還不少。接下來的投資會以巴菲特的方法來做,感覺上這比較適合我,練習把漲跌不當一回事,對我而言真的很重要。期權大概不會再玩了,買了以後一直在看漲跌,令人受不了。工作時都不能專心。 就價值投資人而言,真的不需要我們的產品,因為第一點就把我們程式特性打死,不理會股票市場的漲跌,這樣報價功能就沒什麼意義了,價值投資根本不需要技術分析,除非我們能提供相關價值投資的資訊,但我們基本分析真的很爛,看不到什麼資料。有機會我來思考一下價值投資到底要什麼資料,能不能把他寫成一個可運用的程式。 以下是我認為重要的書摘,其實這也只包含最後一章,我認為也只有這章值得做書摘。 巴非特相信使用短期價格來判斷一家公司的成功與否是愚蠢的。取而代之的是,他要公司向他報告因經濟實力成長所獲得的價值,一年一次,他固定檢查幾個變數: 初始的股東權益報酬率。 營運毛利、負債水準與資本支出需求的變化。 該公司的現金產生能力。 如果這些經濟指標正在進展,他知道長期下來,結果會反應在股價上。短期之內,股價所發生的是是不合常理的。 投資策略 不理會股票市場每日的漲跌 不擔心經濟情勢。 買下一家公司,而不是股票 管理企業的投資組合 巴非特原則 企業原則 這家企業是簡單且可以了解的 了解一家企業如何產生利潤的相關經濟活動。 這家企業的營運歷史是否穩定 他必須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這家企業的長期發展前景是否看好 市場特許權,五力分析 經營原則 經營者是否理性 理性的經營者將只會把多餘的現金,投資在那些產生較資本成本報酬率為高的計畫裡。 經營者對他的股東是誠實坦白的 報告時能知道營業部門如何營業,坦承失敗,了解公司的目的是使股東權益報酬率達到最大。 經營者是會盲從其他法人機構的行為 當心『其他公司也這麼做,一定沒問題』為自己行為辯護的經營者。衡量經營者競爭力的一個方法是,看他們如何運用自己的思考能力以避免依附群眾心理。 財務原則 把重點集中

10/17部會心得

其實部會一開完,我就想寫了,只是最近沉迷於小說,直到今天才有開始動工的心情。 業務的報告部份就不要講了,一點都不感興趣,講的好像會大賣的樣子,薪水有增加再說啦! 技術方面, DQ 做的功能好像挺有意思的,不過感覺上沒人看出他的價值,不過我覺得最佳的 UI 還是 vs 2005 為主,如果要研發基底的 UI 我覺得要以類 VS 為目標。金融網的東西也令人興奮,我本來就覺得網頁的東西潛力無窮,雖然是抄的,不過覺得還不錯,網頁互抄比 AP 互抄容易多了,很多 AP 的功能要模擬出來,真的比想像中難太多了。雖然金融網聽到最後我睡著了,但我非常期待他下一版能帶來什麼。好吧!說一下我們這邊技術心得,看起來炫,但是我一點都不心動,因為我想不到這東西能增加我們產品的價值嗎? 這場部會最棒的是最後副總的報告,這是第一次瞭解整個產業環境與我們的應對方法,這樣我才清楚為什麼要成立那麼多非資訊本業部門,金融網成立的原因何在,產業鏈垂直整合的價值在哪裡。但是會像如規劃中的成功嗎?其實從旁觀察規劃與現在實際的運作,我抱的期望沒那麼大,不過這是有意思的夢,就看能不能實現囉! 不過在會中,我就想到一個我覺得可以配合上我們的產業架構,而且還不錯的商業模式,這也是我想寫這篇心得的原因。 在副總的報告中,提到金融網是為了提供一個入門的金融資訊,接觸最底層不付費的又想看金融資訊的民眾,其實我想到更進階的是接觸所有上網的人。而這功能結合 43thing 與財務規劃(參考 到底要賺多少錢才能退休呢? )你要作這些你想要做的事情(如遊學、旅遊)或退休,你到底要賺多少錢,然後開始洗腦光靠上班的死薪水是達不成這些目的的,所以要開始投資,投資如何規劃,就是要買我們的金融產品,一步一步引君入彀。這功能主要的對象就不只是想投資的人,而是所有的人,只要你心中有任何的夢想,而這夢想需要錢來達成,就需要這個工具。這就是把基底做的更大,個體經濟學常用的互補效應。所以這功能包含紀錄你要達成的夢想,財務管理包含薪資增加目標、稅務、相關的投資規劃與風險等。目標就是吸引所有人來理財、投資。 另一方面,我想倒也有一些人就是他沒有時間也沒有能力去學如何投資或操作股票,他們只想跟老師聽名牌,那這個就可以結合 blog 的功能來作,吸引一些老師來 blog 建立個人投資說明,開發一個跟單工具,這跟單工具可以比較所

Web2.0在促銷產品的應用

我想說明一下我在星期五上所提得話題是有背後的理由的,我提到Rss一直無法突破成為一般大眾接受的技術,討論這話題的主要原因是想提醒大家如果你面對的是一般使用者不是進階使用者,這技術可有可無,不會特別增加你的網站流量和黏度。不要跟我講有總比沒有好,請把精力花在重要的地方,這是我的想法,有太多東西該做,不怎麼重要的東西留到最後。第二個我最後提到的問題,研究這個是要幹嘛,要做個2.0網站做啥。原來是要推銷我們的產品,這倒有點意思了,一般我在Mr6上看到介紹有關新型態的網站很少推銷單一產品的,大部分被人稱作Web2.0的網站,通常都當自己為媒體平台來賺錢,如部落格利用Google AdSence賺錢、各相簿與部落格網站也利用版面廣告賺錢、Dig類型或書籤分享類型,也是利用內容特性插入版面廣告賺錢。對單一產品做行銷,好像是所謂Web1.0的特色。行銷單一產品在Web2.0我是沒看過,但是我到是看過一兩則介紹利用blog提昇企業形象,毛寶的企業 blog ,以及我上一篇打的 經商利器部落格 ,或許這適合我們情況。 因此我的想法是架一個部落格,專門探討財經的議題,譬如如何選股,選股該看哪些資訊,這個時段有哪些飆股可選,帶入我們的程式來展現,就像pre sale開課一樣。但是就如那篇經商利器提到的不是介紹我們商品多好、多與眾不同。而是提供一個分析、一些觀念,是有血有肉的內容。從建立關係再來賣產品。企業部落格重點在於溝通,讓客戶了解我們產品的理念,我們聽到他們的需求、意見與批評,有好的也有可能有壞的。並且從這邊或許我們會得到一些反饋,作為開發新產品的基礎。至於怎麼宣傳,這倒容易可以學有名的個人財經部落格 楚狂人 ,每有一篇新著作就到國內最大社群網站ptt po文,只要有內容,人數保證衝的很快,持續不斷的更新,一定會有黏度的。但是可能的缺點是,ptt鄉民一般對商業性宣傳有潛在性的反感,如何改善或隱藏這缺點或許是個重點。總而言之,如果是用blog形式宣傳,最重要是內容與持續不斷的更新,但這不會馬上看到效果,朝這方向做心理要有個底,會有一段毫無績效而令人氣餒的時期。 就技術而言,blog的架設,建議使用wordpress,這架站軟體,不用浪費時間自己一個一個功能寫出來。 其實如果不是以行銷我們產品為目的,我的想法跟仲甫不謀而合,叫做digstock,讓大家去推或噓特定股票,從基本面、技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