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07的文章

經商利器部落格

每一天,網際網路上增加逾七萬個部落格。大多數的部落格被當作線上日記使用,可是愈來愈多的公司卻是是他們為接觸客戶的利器。2005年,波音公司用他的部落格告知社會大眾其長程777客機飛行測試的最新進展,通用汽車則用其「快線部落格」發佈各車款的最新消息和理念。 開啟對話 部落格不僅能讓你或你的公司和仰慕者及支持者交談,也能和批評者對話。企業界開始任知道網路上有些他們也可以參與的對談。此刻那些對話正在進行,不管你喜不喜歡。然而某些企業和機構可能很難接受部落格內容暢所欲言的特質。追根究底,你真想給愛批評你的人一個撻伐你公司的意見平台嗎? 建立情誼 網站設計人員麥特用他於兩年前開始寫的部落格指出客戶應當考量的新觀念和作法。但你不會在那裡看到一堆強打你該跟他公司做生意的內容。原因在於部落格真的不該是讓你貼滿廣告和企業相關口號的地方,不如把當成一種管道,和客戶聊聊他們會有興趣深入了解的事吧。不要強力推銷,那是你的產品的功能,你終究會做到生意,因為他們跟你有了交情。秘訣在於找到一個你可以嘉惠讀者又和你的營業項目自然結合的東西。 要讓人感到有血有肉 波頓是軟體公司ActiveWords的執行長。在部落格圈子名聲響亮。他用自己的部落格buzzmodo.typead.com/buzznovation來強調新科技和目前採用他們的作法,此外,他也會偶爾提醒讀者他自己的公司也有兩把刷子。 「我要我的部落格刊載別人在做的酷玩意,然後,順便一提,我們也在做一些很酷的東西。」即使這麼做也可能難以帶動公司行號想看到的部落格瀏覽人數,部落格的內容如何呈現及誰呈現他們才是決定要素。你不可能把部落格丟在網路上,就巴望讀者找到你,還有,更重要的,會持續回來瀏覽。你得把他做的令人讚嘆、有趣,甚至帶點爭議,千萬別把乏善可陳的東西掛上去。「大家想看到的是忠告和觀點,內容要有血有肉」 此篇文章摘至空音一月號,原文可到 此 看,我只把部份翻譯打出來

Web2.0在促銷產品的應用

我想說明一下我在星期五上所提得話題是有背後的理由的,我提到Rss一直無法突破成為一般大眾接受的技術,討論這話題的主要原因是想提醒大家如果你面對的是一般使用者不是進階使用者,這技術可有可無,不會特別增加你的網站流量和黏度。不要跟我講有總比沒有好,請把精力花在重要的地方,這是我的想法,有太多東西該做,不怎麼重要的東西留到最後。第二個我最後提到的問題,研究這個是要幹嘛,要做個2.0網站做啥。原來是要推銷我們的產品,這倒有點意思了,一般我在Mr6上看到介紹有關新型態的網站很少推銷單一產品的,大部分被人稱作Web2.0的網站,通常都當自己為媒體平台來賺錢,如部落格利用Google AdSence賺錢、各相簿與部落格網站也利用版面廣告賺錢、Dig類型或書籤分享類型,也是利用內容特性插入版面廣告賺錢。對單一產品做行銷,好像是所謂Web1.0的特色。行銷單一產品在Web2.0我是沒看過,但是我到是看過一兩則介紹利用blog提昇企業形象,毛寶的企業 blog ,以及我上一篇打的 經商利器部落格 ,或許這適合我們情況。 因此我的想法是架一個部落格,專門探討財經的議題,譬如如何選股,選股該看哪些資訊,這個時段有哪些飆股可選,帶入我們的程式來展現,就像pre sale開課一樣。但是就如那篇經商利器提到的不是介紹我們商品多好、多與眾不同。而是提供一個分析、一些觀念,是有血有肉的內容。從建立關係再來賣產品。企業部落格重點在於溝通,讓客戶了解我們產品的理念,我們聽到他們的需求、意見與批評,有好的也有可能有壞的。並且從這邊或許我們會得到一些反饋,作為開發新產品的基礎。至於怎麼宣傳,這倒容易可以學有名的個人財經部落格 楚狂人 ,每有一篇新著作就到國內最大社群網站ptt po文,只要有內容,人數保證衝的很快,持續不斷的更新,一定會有黏度的。但是可能的缺點是,ptt鄉民一般對商業性宣傳有潛在性的反感,如何改善或隱藏這缺點或許是個重點。總而言之,如果是用blog形式宣傳,最重要是內容與持續不斷的更新,但這不會馬上看到效果,朝這方向做心理要有個底,會有一段毫無績效而令人氣餒的時期。 就技術而言,blog的架設,建議使用wordpress,這架站軟體,不用浪費時間自己一個一個功能寫出來。 其實如果不是以行銷我們產品為目的,我的想法跟仲甫不謀而合,叫做digstock,讓大家去推或噓特定股票,從基本面、技術面...

世界是斜的

這本書有很多很有意思的觀點,他提出了許多一般評論所沒有的東西。 雖然部份觀點不贊同,卻讓我思考到另外的一面。 製造業的贏家越來越少,並不表示投身品牌之海便能成功,如果歷史經驗有其參考價值,我們得說,附加價值終究是來自創新和創造的能力。 二流的行銷、二流的品牌,和二流的生產製造的問題是一樣的。無法創造足夠的價值,不可能對企業的獲利提昇有所助益,只不過是用一個新問題,取代了舊問題。有進入障礙才有高獲利。對最終顧客有最有價值的技能和資產,最有可能創造價值鏈權力消長過程中的贏家。 我們的媒體、家長、精神導師和星象學家,一向都只習於告訴我們成功的故事,成功的好處,卻很少讓我們知道,成功的代價、成功的機率。熱門,代表高度競爭。我相信行行出狀元,但不是行行裡,人人都能當狀元。 反對員工分紅配股的真正的理由:成長趨緩才是關鍵,當產業為高度成長時,餅會越做越大,分點股利激勵員工讓餅更快變大有何不可,當對未來的成長沒有高度期待,當然連屑都會計較,更何況分一口。 鴻海不可學,因為鴻海模式只有一個贏家,就是鴻海自己。在紅海競爭中,只有第一名勝出。

男女親密對話

坦南(Deborah Tannen)生動的描繪男人和女人由於孩提時代所形成的心智模式,一輩子都在對彼此的幻影反應。例如在組織裡,男人通常假定談話的目的就是決定誰的地位比較高,女人卻認為談話的目的是要獲得親密感,並且維持平等的表象。這兩種的假設都同樣令人困惑。 當男人帶著工作的難題回家,想要和太太討論時,女人本能的會說:「喔!可憐的寶貝,我真為你感到難過,他們都是大壞蛋。」但是,當太太碰到工作上得問題時,先生直接的反應是:「好,你應該採取步驟一、步驟二、步驟三。」 現在,我們回家時,我和另一半就會先說好我們想要哪一種反應。有時候我們會說:「告訴我,我該怎麼辦?」有時候我們卻說:「我和你談的時候,你就哄哄我好嗎?」(羅柏茲)

聆聽的藝術

停止交談: 停止對別人和對自己的談話,學習按奈住內心的聲音。當你談話的時候,絕對沒有辦法好好聆聽。 想像別人的觀點 :假想你在他的位子上,做他的工作,面對他的問題,用他的語言,和他有相同的價值觀,會是什麼情況?假如另外這個人比你年輕或資淺,想想自己初出茅廬的樣子。 注視、反應、表現興趣 :不要自顧著讀信、塗鴉、或翻弄資料。 觀察言語以外的行為 :例如肢體語言,搜尋言外之意。 不要打岔 。在忍不住,也要坐著不動。 注意聆聽字裡行間的涵義和話中的隱喻。 不要輕易就把別人的話當作實情,要注意他不邏輯地省略了的部份,追問他刻意隱瞞或有解釋的部份。 聆聽的時候,只有 正面回應 。別人發言的時候,千萬不要以批判型的評論打岔。克制自己只提出建設性的回應,直到話題轉變,可以開始批評為止。 重述別人發言的要點 ,確定你真的了解。沒錯,我知道這是「積極聆聽」的老手法,但是這招確實管用,而且,你有沒有經常這樣做呢? 停止交談。 這是聆聽的第一條和最後一條守則,因為所有其他的技巧都要靠這條才行的通。不時宣誓沉默。

有技巧的討論要點

注意自己的意圖:我想從對話中得到什麼?我願意受別人影響嗎? 兼顧主張與探尋:「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看法?」「你的意思是什麼?」 建立共同意義:「當你說…的時候,你真正的意思是什麼?」 把自覺當作資源:我在想什麼?我的感覺如何?我在這個時候,想要的是什麼? 找出大家僵持不下的原因:我們在哪些地方意見一致?哪些地方意見不同?

找出大家僵持不下的原因

問自己:大家在哪些事情上意見一致,在哪些事情上意見分歧?我們能指出造成歧見或僵局的主要原因嗎? 通常歧見的來源都不出以下四種: 事實:實際上發生了什麼事?「原始資料」是什麼? 方式:我們應該如何做我們必須做的事情? 目標:我們的目標是什麼?(「願景」的練習可能可以幫助我們釐清歧見。) 價值觀:為什麼我們認為一定要用這種方式來完成?我們的信念是什麼? 單單同意歧見的來源這個動作,往往就能讓大家對情勢有更深的了解,因此釐清了過去沒有查覺得假設,向前邁進。 以下三個動作特別有幫助: 聆聽別人看法的時候,要好像你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看法,對新的觀點保持開放的態度。 把每個人的心智模式看成大拼圖的一片,從別人的觀點來看問題。 問自己(和別人):要向前邁進,我們需要做什麼?

個訪心得

其實個訪完,其實感覺令人還蠻沮喪的!我在做的不是老大認為我最急迫該做的。 為什麼會這樣?老大認為現在趁有空,該把IMMain所有的class看完一遍。而我在做什麼,我在弄六月底快截止的kpi目標,做IMSysSet的系統架構文件,做下一次設計模式要介紹的投影片,我認為我沒做錯啊,我依照忠憲的建議,趁有空做kpi的東西啊。所以問題出在哪裡,我們隱藏自己的左手欄(關於左手欄請參閱第五項修練改善心智模式篇),我們認定最高優先程度任務的觀念不同,我們隱藏了心中的假設,我認為有空我當然要把預定要先做出個階段,從軍中學到金科玉律,先求有再求好,無論如何我先把忠憲給架構範本該有的先填好,把設計模式最基本該介紹給大家先做出來。其實這樣就花很多時間了,至於細節部份,或我認為該補充的部份就先跳過了。這就是我有空時作的事,其實我覺得我已經很少請假了。今年我才請兩天ㄟ,連病假都沒請過ㄟ。其實我已經在減少在上班時間看書的時間了,近三個月幾乎沒有,以前我只要有空我就會看書,深入潛出mfc擱好久沒看了。這樣看起來,其實沒有很多多餘的時間再回頭看每個程式碼。不過如果你看我是在看網頁,沒錯我在打混你沒看錯,人總要轉換一下心情的嘛。其實再想想有個很嚴重的問題,為什麼我們的價值觀不一樣,我認為把每個class仔細看這不重要啊。我不想去了解一些奇怪的特例,和莫名其妙的規則,舉例來說,明明就是OnDataAgain結果自己new 一個 marketstatus的訊息傳給onmarket這種爛寫法,如果你要做清tick的動作,就明白的寫一個清盤和重抓資料要做清資料的函式,再由onmarketstaus和onDataagian呼叫他,語意上的錯誤容易造成後續維護或使用此元件的困擾。其實IMMain大部分的寫法都了解了,也大致知道80%的運作規則,但是有些超底層的機制如每個類別他的作畫方法,就算看完我當然不記得,我得再仔細看一次才知道啊!所以我覺得這樣就夠了,你馬上問我每個畫面的細節我沒辦法馬上告訴你,但我可以在半小時內告訴你答案就夠了,不過包括我看不懂他在寫什麼XD。

克拉克革命性想法定律

Clarke's Revolutionary Ideas (克拉克革命性想法定律) 任何創新的想法,無論在科學、政治、藝術或任何領域,都有三個反應階段。可總結為: 『這怎麼可能--別浪費我的時間。』 『有可能﹐不過不值得做。』 『我早就說是個好主意嘛﹗』

對於開發流程改進的想法

有關需求變動改善,我突然想到 極限編程 ,極限編程的主要目標在於降低因需求變更而帶來的成本。我覺得極限編程一個很重要的要素,將客戶納入開發,在小單元功能寫完後立即交給客戶測試是否合乎他們的需求,他有一個很重要的理由是其實客戶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他們玩過後才知道什麼地方他們認為不合理,開發者看似合理的邏輯,在他們眼中卻不佳,主要是減少了解真正需求所花的時間,越晚了解真正的需求,變動的成本自然也愈高。回頭來看,我們第一階段客戶是誰,其實是QA、企劃、高協理。這些人有辦法真正影響到規格的更改,那是不是可以在開發時就將他們納進來,讓他們來「玩」程式呢?不用「測」這個字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找的是他們真正的需求與他們腦袋裡想的邏輯,而不是叫他們抓BUG,只是每個畫面看一看,點一點相關功能,對他們而言所花的時間應該不長吧? 其實我視規格更改為常態,但我只有一句話,改規格可以,但必須延時程。越晚變動,所花的時間成本就越多。那為什麼不提早把需求提出來呢? 其實還有一項想法可以改善介面邏輯問題,叫做走廊使用性(hallway usability)測試,走廊使用性測試是說到走廊攔住下一位經過的人, 然後逼他試用你剛寫好的程式。 如果你做夠五個人, 就可以發現程式中95%應注意的使用性問題。這我們內部就可以做了,更具有實用性大家覺得如何?

股市作手傑西.李佛摩爾操盤術

1906年在紐約市的出手投資雖然讓他幸運的獲得利潤(因舊金山大地震),但他也學會了第一個重要的教訓〝決不操作明牌〞。(明牌只能聚焦,不會是獲利的保證, 所有的建議都要進入自己的投資邏輯裡思考、分析並做出決定。因為每一個人的個性、資金、風險承受度都不同) 他的建議: 1.任何有心從事投機的人都應將投機視為〝事業〞 2.你可贏一場賽馬,但是不會每場都贏 3.市場永遠不會錯(價格的表現將告訴你,你的對錯;對=獲利 錯=損失) 4.投機者必須要擁有自己的一套投資邏輯與方法 5.將損失控制在最小(停損),等待下一個進場時機(耐心) 6.有危險訊號時,不與之爭辯,先跳出再說 7.將獲利的二分之一提出 8.出錯時不要為自己找藉口,認錯,從錯中學習 9.切勿一意信任自己的判斷,你必須等著讓市場自行以行動來為你的判斷做確認。 他的分析: 1.走勢起始之初,成交量會大增,並且股價會緩步推升;接下來會有一個正常拉回(量需大幅縮小) 2.確定反轉並且出脫持股最簡便的一個現象,股價越界後進缺乏持續的力道。 3.當天價創於兩三年前,如果發生對公司有利的事,並且股價開始往上走,那麼在他突破高價時買進該股通常十分安全。 他的操作: 1.追隨主流(不要想一網打盡) 2.專心致力研究當天表現最突出的股票 3.要有耐心,要能等待(關鍵點) 4.不攤平(市場已告訴你,判斷的對錯;錯時應讓損失立刻停止,回頭檢討自己的投資邏輯與方法並再等待時機進場) 5.每次加碼價都應該比上一筆買進的成交價超才對。 6.應反彈不反彈,當主力不加碼,兩種可能,失去興趣或介入太深無力買下去。 7.真正的股變動走價走勢不會在一天或一週內就劃下句點。 8.最須牢記的一點是,股票越過關鍵點之後若不能展現出其應有的表現,即應視為須留意的危險訊號。 9. 不能讓耐心演變成一種漠視危險訊號的心態。 他人心得: 傑西.李佛摩爾(Jesse L. Livermore)之所以能夠成為華爾街傳奇人物,除了其本身累積經年累月的實戰經驗,培養出與眾不同的操盤觀念外,更重要的是,他每天都會親自記錄股 價變化,透過長年與數字的對話,建立起「關鍵點」、「試探性操作策略」,以及「金字塔操作策略」三位一體的操作系統,而這套操作系統也正是李佛摩爾能在華 爾街快速聚集財富的致勝戰法。 股價突破關鍵點 買入訊號出現 基本上,李佛摩爾和一般投資專家相同,會先觀察大盤的趨...

wii出借

A豪下個禮拜要來拿,他應該會訝異我會借他,他大概心想這是個玩笑話吧。之前也有人想借,只是我回他的時候,他已經下線了。其實我寫這個暱稱,就會猜到有人想借,只是沒想到敢開口跟我提借的人是這兩位。某人我跟他暗示要不借給他玩看看,他還不置可否,那當然就算了,機會是給主動爭取的人。不過如果A豪聰明點,應該越早來找我越好,如果我改變主意呢?而且我打算端午節拿回去玩,所以他只能借到端午節前一個禮拜六。 我處於一種矛盾掙扎中,想要限制我玩電玩的時間,又覺得不玩很可惜。該做的事那麼多,不該沉迷於電玩的。我的書單又多了五、六本。自作孽啊!我幹麼一次借那麼多本。現階段任務是把買了一年的書看完。 另外我這暱稱,是反應有人認為我當宅男的原因是因為wii。他錯了,就算沒有wii我也很宅,只是我幹麼一直強調我是宅男。我要改變其他人對我的印象,我強調只是不喜歡出門罷了,不會主動約人出遊,但是別人約我我會很開心。

歷史學家心得

說起來這本書是逛博客來看到排行榜的書,順便查看看有沒有,順手預約看看的。 再看這本書之前我完全不知道這本書再說什麼,看了序才知道在講吸血鬼,幾篇推 薦寫的好像這本書其佳無比,有超越達文西密碼的文采與解迷。 看完說實在,我比較喜歡九把刀的吸血鬼設定,他的吸血鬼世界多采多姿,雖然懸疑 的劇情不多,異夢算嗎,我還蠻喜歡這個劇情的。 回到歷史學家,這本書跟達文西密碼一樣利用考究歷史資料來追查真正吸血鬼的存在 當然讀到羅熙被抓走就大概知道,作家的設定了,只是一直被序給誤導。希望他有超 乎我想像的設定,但也就爾爾而已。 這本小說給我最大的感受,東歐的歷史景觀之旅好像很棒的樣子,超想去伊斯坦堡一趟 。

超基本五十五條

與人互動,眼睛要看著對方的眼睛 有好表現,要替他高興 尊重別人的發言與想法 別人送你任何東西,都要說謝謝 接到獎品和禮物,不可以嫌棄 做什麼事都要有條理 自己的理想自己要堅持 要樂觀,要享受人生 別讓將來有遺憾 從錯誤中學習,繼續向前邁進 不管如何,一定要誠實 抓住今天 在你的能力範圍內,做最好、最好的人

<心得>無痛功能規格 - 規格是什麼

第二篇 : 規格是什麼 ? 這是我讀周思博的文章,他講關於規格的議題,看完一點小小的心得。 有些項目或許可以拿來用一下,檢查一下與泳的規格哪些要說卻沒說清楚的。 只看一些比較特殊的好了, 腳本 : 這項目主要是描述 一兩 種可能的使用者的背景,在開發介面或環境時叫可以進入使用者 的思維想要如何使用程式。 非目標,此項目主要的目的是告訴開發或測試人員,那些是這個程式不考慮提供的 功能。我覺得還蠻重要的,免得某人在看到 QA 測試出一些奇怪不可思議的情形想跑去翻桌, 或許與泳之前的規格有時會散落在各個細目底下,但獨立出來或許可以更明確的告訴使用者 或測試人員不要肖想有這功能。 未定義項目:當程式設計師要開始作業時,所有未定義項目都應該解決了。 但是我們可能有機會看到初版之前的規格以研究可能開發的功能與提早構思系統架構,如果有標 注未定義項目,我想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此部份可能變動機會較大,在這地方可以用較彈性的寫法, 以對應改變。 旁註:因為規格書並不只是給技術人員看的,如果有較細節的技術或測試案例可以利用旁註標示, 提供特定人員觀看,而不影響規格書撰寫的流暢度。 周斯博講規格這系列文章我覺得比較重要的就這一篇,比較有意思的是微軟裡負責寫規格的程式經理給 我的感覺比較像 PM 。裡面也提到雖然說有規格才有功能,但是規格應該是不斷的在修正的, 之前還會覺得為什麼到最後一版了都還在出規格書,如果這個出身最大軟體公司的人說規格不斷的修正 是合理的話,那我們的情形挺正常的。 另外我覺得他的另一系列關於 介面設計 文章也很值得看,對與泳或許會比較重要吧。 他提到的幾個設計重點挺有意思的 · 使用者不讀東西 ( chapter 6 ) · 使用者不會用滑鼠 ( chapter 7 ) · 使用者記不得任何東西 有興趣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