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腦子都在想理財的應用,看Mr6的小二搜尋引擎,跟之前想的標籤雲的概念很類似。小二搜尋引擎講的是將收集到資料整理成已經可以用的東西。仔細想其實很像資料採礦,這很多人研究但做的出名,我好像沒聽過。他裡面說利用標籤來做整理。但標籤誰來定了,不可能是人工吧。從研究所就看到一堆研究在做網頁語意的檢索了,可用到商業化,好像還沒看到什麼鳥來。但是如果專做一個領域,或許可以做出一些東西出來。金融理財或許是個很賺錢的地方吧!如果搜尋一隻股票,他能整理出他的一份不重複,最完整、最新的東西,直接變成一個完整的報告,而不是散落在不同的文章裡,還要使用者一個一個翻,例如說我搜個台積電,他會像wiki顯示一個錨點秀出他基本資料、技術線圖、看好與看壞的投資分析、持有期間分析、籌碼分析,更重要的是這不是我們提供資料源,而是搜尋所有網路而整理出來的,系統不做分辨這分報告分析的好與壞,由使用者判定,但是分門別類,依時間或標籤做整理,將重複資料與過時刪除或隱藏,做一份完整但簡單的顯示。關鍵技術在語意分析,用人工與系統一起自動貼標籤,是目前大概最多的作法吧!更進階的話,可以依使用者的搜尋習性與思考模式來整理資料,類似之前Mr6提過的以文找文搜尋引擎,因為我們不知道使用者真正的語意與思考模式,由他來評定我們為他找的或整理的資料是不是他想要的,系統紀錄他的思考模式,幫他整理出他想要的資訊,而他不需要一直不停的在相關搜尋頁面翻頁,翻了20幾頁才看到他想要的資料。這完全是我對使用google查詢的抱怨。不過學習系統,這可深奧了。
其實這本書,感覺上寫的有點雜,比上一本講巴非特的書更難懂,兩個講的東西其實是一致的。投資原則便是先選產業,再選公司,慎選時機進場。只買了解的企業是價值投資一貫的原則。價值投資的書大概就先看到這裡了,彼得林區不知道是屬於那一類的,接下來大概會看這部份的書。暫時的目標是把杜金龍介紹的書單看完,真的還不少。接下來的投資會以巴菲特的方法來做,感覺上這比較適合我,練習把漲跌不當一回事,對我而言真的很重要。期權大概不會再玩了,買了以後一直在看漲跌,令人受不了。工作時都不能專心。 就價值投資人而言,真的不需要我們的產品,因為第一點就把我們程式特性打死,不理會股票市場的漲跌,這樣報價功能就沒什麼意義了,價值投資根本不需要技術分析,除非我們能提供相關價值投資的資訊,但我們基本分析真的很爛,看不到什麼資料。有機會我來思考一下價值投資到底要什麼資料,能不能把他寫成一個可運用的程式。 以下是我認為重要的書摘,其實這也只包含最後一章,我認為也只有這章值得做書摘。 巴非特相信使用短期價格來判斷一家公司的成功與否是愚蠢的。取而代之的是,他要公司向他報告因經濟實力成長所獲得的價值,一年一次,他固定檢查幾個變數: 初始的股東權益報酬率。 營運毛利、負債水準與資本支出需求的變化。 該公司的現金產生能力。 如果這些經濟指標正在進展,他知道長期下來,結果會反應在股價上。短期之內,股價所發生的是是不合常理的。 投資策略 不理會股票市場每日的漲跌 不擔心經濟情勢。 買下一家公司,而不是股票 管理企業的投資組合 巴非特原則 企業原則 這家企業是簡單且可以了解的 了解一家企業如何產生利潤的相關經濟活動。 這家企業的營運歷史是否穩定 他必須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這家企業的長期發展前景是否看好 市場特許權,五力分析 經營原則 經營者是否理性 理性的經營者將只會把多餘的現金,投資在那些產生較資本成本報酬率為高的計畫裡。 經營者對他的股東是誠實坦白的 報告時能知道營業部門如何營業,坦承失敗,了解公司的目的是使股東權益報酬率達到最大。 經營者是會盲從其他法人機構的行為 當心『其他公司也這麼做,一定沒問題』為自己行為辯護的經營者。衡量經營者競爭力的一個方法是,看他們如何運用自己的思考能力以避免依附群眾心理。 財務原則 把重點集中...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