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作者說他自己額外研發出的工作,常常不得公司的青睞,仔細想有幾個原因
- 額外做的工作為其他部門的業務。雖然他認為他開發出的功能或想法領先市場一兩年,但是卻可能影響他人的利益。
- 所作的方向與頂頭上司認知不同,不認為有價值。
雖說主管或許會喜歡屬下不只做分內的事,如果能更進一步做一些額外的事更好,但是從這個作者的經驗來看,就算多做也不一定是件好事!就像作者做的事,可能可以幫助其他部門增加效益,但是撈過界,這種政治不正確讓他嚐到苦頭。自己自行研發出的功能,主管沒興趣,等到市場出現類似的功能後,被人搶先商機才得見天日。這種都要靠外部的市場壓力,來弭平內部阻力的創新政策。再怎樣雄心壯志的人都會失望吧!
之前看過google,他內部有一個創新模式,我覺得很棒,應該可以解決這些問題,google他們工程師有個很有名的20%自由運用時間,每週有20%的時間可以去做他們想做的事情,但是可以做的事情也是有限制的,他們會有一個pool,裡面放著經過認定可以做的專案,每個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創新想法,經過審核後就可以放入這個pool裡面,每個人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選擇pool裡面的專案來做。
以我們的情形或許沒有辦法像google一樣豪氣,可以犧牲20%的產能來創新,但是不一定要花工作的時間,可以利用自己額外的時間,使用這樣的方法,我想有幾個好處。
- 讓想做額外研發的人,有條明確的路,不會政治不正確,至少做出的案子也是上司所認同的。
- 推廣創新,每個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特殊的想法,不會囿於一隅,這樣的創新才會多元,不會僅受到少數幾人的影響。
- 做自己認為有價值的事。既然是自己選的專案,就算不是自己想出的專案,也是自己有興趣的,這樣的工作,會最讓人有生產力。
- 相信有很多功能是市場需要的,但是因為時程/人力需求,排不上專案時程內,但是如果工程師本身有興趣,願意花額外的時間做,或許會收到奇效。
- 沒時間壓力的技術評估專案可以納入此塊,讓工程師用自己的時間做評估,沒成效也無妨,不影響成本。
當然,做額外的事也應該有相對應的獎勵,管理者應依據額外專案的完成度,與功能成效給予適當的獎勵。例如多了這個功能,讓業務多賣了幾戶,那麼做此功能的工程師,是不是也可獲得部份分紅,或者此功能讓頻寬費用下降20%,這節省的費用是否可以當成紅利呢?當然獎勵的前提是把本分做好,原本做的專案不能delay,且品質在一定的等級以上,才有資格拿到獎勵。
我認為如果工程師,如果只能在別人限制的範圍做的話,他的貢獻度也就只有那樣了。不像業務,他更上一層樓的機會幾乎等於無限,每多做一個客戶就等於多一個獎勵。工程師的創新或額外的工作,如果能像業務一樣獲得獎勵,這樣不是更好嗎!當然實施這種制度,可能會有幾個隱憂:
- 工程師誇大預估專案時程,以方便有時間可以做額外的專案。
- 故意將程式寫出部分缺失,再以額外專案改善以獲得獎勵。
這可能會增加專案管理的難度,但是我相信這是可以解決的。而這方法也值得一試。
留言
加上 2009 年因 ASUS 首度虧損, 被煽動的一些部下因而離職.
但這些離職的部下, 現在有過得更好嗎 ?
一位去和碩的, 2010 年分紅是 0. 現在華碩股價是和碩的 7 倍.
一位去醫療公司, 又轉到鴻海, 現在回鍋華碩, 變成以前平輩同事的部下.
一位去當淡江大學助理教授, 年薪打五折.
但我透過華碩-淡大產學合作計畫, 來增加他的收入與 credit.
一位去 J-Micro, J-Micro 股價這幾年從最高 146 變成現在 46.
而其主力產品 NAND Flash/USB 3.0 controller 的功能
都被 Intel SharkBay/ARM SoC 整合內建掉.
同期留下來的部屬們, 都已經昇上副理/主任等管理階層.
公司股價也推升到 350.
2013年 公司要管理 5 家代工廠, 外加大陸工資從 RMB 700 up to 2000.
PM/EE 都主動要求我這個單位幫他們建立自動化生產/流程/測試等功能.
而我也成立另外一個軟體部門, 聚焦在演算法開發+GPU 平行運算 for X86/ARM.
時間拉長後, 就能看清事實真相, 就知道當初的堅持是不是正確.
2009 年華碩虧損時, 一堆人在網路上匿名罵沈總是 "阿萊仔",
但 2012 年他重整手持/NB部門, 把股價推升到 NT 300 後.
那些謾罵的匿名者們, 現在到底都躲到哪邊去 ?
跟對有執行力,能真正創造出價值的老闆, 是很重要的.
我很慶幸在 RUN EPC 時, 能受到總經理/副總的肯定.
與其受心懷不滿的同事影響, 更重要是自己能不能判斷現況, 並觀察未來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