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化社會進入工業化社會
以下節錄自巧克力經濟學:父母親選擇孩子的數量與品質,有個關鍵的變數,婦女在就業市場的薪資。當婦女的薪資的愈高,他們愈會專心投入職場,當已婚婦女的單位時間價值上揚時,撫育孩子的成本亦隨之增加,她們就會更想去工作,而不想在家帶小孩,也就是越有能力的婦女,生小孩的機會愈小、個數也愈少。反而在農業經濟環境裡,孩子常被視為「儲備資本」,能對家庭收入有所貢獻,因此對他們樂於多多生育孩子。在工業化環境裡,撫育孩子的機會成本和都市居住成本 升高,從而抑制了生育孩子的數目。簡言之,有許多絕佳的經濟因素支持「製造」孩子的數量,同時堅持生下孩子的「高品質」,這也說明了部份關於生育率降低, 以及年輕人想要延長學齡階段的原因。
由此可以看出任何步入工業化社會的國家,其生育率便會大為的下降。
價值觀轉換,頂客族與生命傳承的制約
在過去的社會觀念裡,或許會傳宗接代的因素,會有許多人必須被迫多生小孩或結婚,例如在一些家族觀念裡一定要生個男孩才算傳宗接代,在一直生女孩的原因下,孩子生產數量就可能多,但是社會風俗與家庭結構的轉變下,傳宗接代對現代人的制約反而不高,小家庭的家族制約影響力也小於大家庭。
另外一點,養兒防老,就如前面網友所提,有些人不能接受在老時,沒有子女在身旁照料,但是對另外一些人來說,老時兒女真的會在身旁嗎,聽過很多父執輩的聊天,他們對養兒不能防老這件事已經有所準備了,其中倒不是兒女不孝順,而是兒女的經濟能力反而不如父執輩,他們並不指望兒女來供養,當然社會的風氣的轉變也是一大因素。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子女這個「財貨」其產生的利益必須高於成本,成本除了金錢外還包含養育子女所耗費的時間與精力,而所得到的可能預期回報包含兒女長大後的供養與精神上的利益(養兒的快樂等)。當現代養育的成本上升(教育費用上升,以前只要供應到大學,現在要到研究所,生活費用上升,薪水沒加薪物價倒是一直漲),所得到的預期回報降低,兒女長大後供養的可能性降低。由此看來,投資子女這項「財貨」越來越不划算。有人說「房子、妻子、子女人生三大負債」,後兩項負債能不能帶來足夠價值將變得很難說,婚姻與子女所帶來利益,並沒有比其投資的成本還要高,且就這個社會來說替代品(社會福利、解決性需求方式、精神撫慰管道等)越來越多,所以頂客族也愈來愈多,或許對他們來說降低現在生活水準,而去投資婚姻與子女並沒有比較划算。當然這是從理性的角度來看,如果一些意外發生或節育觀念不佳,是無法從這點來解釋的。
如果要解決這個結構性問題,我覺得可以朝三個方向來作:
降低撫育成本,例如增加未成年撫養扣除額度,學齡前免費托兒制度等…
提高未來回報預期,例如增加被撫養扣除額(吸引兒女撫養),經濟前景看好(預期子女賺的錢會比自己多,這好像很難),良好的教育制度(對子女的未來與品行有期望)。
提高結婚率,例如免費婚姻仲介,增加共同申報扣除額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