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回應 孵不出綠豆芽的男子

關於這封信(於回覆中)讓我想到兩個小故事,第一個是昨天看書看到,

一夥正在啟奏當今聖上。「今年有何偉大的成就?」皇上問道。程式設計師們私下討論了一會兒,然後回話說,「比起去年,我們今年多修正了50%的bug。」皇上滿臉困惑地看著他們。顯然他並不知道「bug」是什麼。他低聲與宰相商量了一會兒,然後轉向這些程式設計師,面露慍色。「你們犯了品質管制不良之罪。明年起不得再有任何的bug!」他當廷宣下這個聖旨。
當然啦,明年這夥程式設計師再度向皇上奏報時,就完全不提bug的事了。


第二個故事是親身經歷,我在軍中的故事,那時我們科裡為旅上導入門禁系統,因為經費不多,只是一個簡單的紀錄出入管制資料,並列印出來的小系統,在一次留守的午餐上,旅長一時興起說,這些門禁資料,可以用來資料分析,看看那些人出入與實際在營的資料是不是有出入,看看部隊的人員管理問題,要我馬上提出資料分析出來,我就回報說,現在系統沒有統計分析功能,我們會協請廠商開發出此功能,他就說這不是很簡單嗎,只要用excel分析一下就好了,我就說,因為廠商存的格式不同於excel格式,需請廠商提供轉換的工具。聽我連續說了兩次「不可能」,旅長動了肝火,接下來的話可不好聽了。在午餐結束後,同桌的學長說,你幹麼講真話呢,反正這種東西他講爽的,你就先含糊帶過,反正最後也不是你的事。

由這兩個故事,我的感想是誠實不一定是上策,重點是揣摩上意,主管要什麼就給他什麼,不是每個主管都有容人的雅量,你是比干還是魏徵取決於你的主管是紂王還是唐太宗。他如果是個會殺回傳壞消息傳令的將軍,你會講真話嗎?總結一句話,要講真話嗎,It's depands。回想現在知道這個道理的我,如果在當時大概還是會講同樣的話,因為我會猜錯他要的東西,當時我跟旅長真正的接觸不多,大多是公開場合,大家都瞭解公開場合講自己多開明、多能容人私底下卻是另一個人,大所多有。所以我打錯靶了,在沒有認清這個人之前講話還是保守、含糊一點。回頭來看,孵不出綠豆芽的男子這故事,我覺得真正的啟示是什麼,要猜對對方真正的意圖。我並不覺得那些孵出綠豆芽的人有什麼錯了,他們猜錯面試考官的意圖了。我又想到另一個故事:

這是一個程式設計師的面試,面試的考官給這些面試者出了一個程式問題,要他們在最短的時間解決這個問題,有人拿著筆苦思,有人竟然問可不可查書,那考官想了一下,拿了一堆書給他們查,最後最快解出答案的人是用網路查出了解法。而考官也錄取了那個最快解出的人,考官的說法是他要的是能解決問題的人,你怎麼解決我都沒意見,如果你有朋友知道這個答案,你用msn問他我也很欣賞你有不錯的人脈能幫你解決問題。

這是個實際故事,但是很久了,我只記得大概,略有出入請包含。所以說面試時,誠實是唯一答案嗎?

試想一個狀況,主管分派了一個任務,由他給的期限與資源,你很清楚這是不可能辦到的,這時候你要:

  • a.明白的告訴主管,請給我充足的資源與時間,否則我達不成任務。
  • b.報告主管,這任務有相當的難度,但我會盡力達成,但是你心理已經開始計畫延期時要怎麼推託了。
  • c.當然沒有問題,小事一件,私底下你已經計畫找替死鬼,並開始尋找下一份工作。

如果是一個正常的組織,我想選a是正確的,但是如果是像我在軍中的那個例子,b或許比較好,c是用在快退伍的時候。

這篇文章並沒有影射任何人,請勿對號入座,希望我不是比干。旅長那件不是影射是事實,都過了快兩年了,一想到都還有濃濃的恨意。

留言

匿名表示…
一個美好的故事,與工作道德操守有關,也曾深深感動我。

那是義大利一個電信公司招考部所發生的一段小插曲。

據說,招考部的筆試結束後,這家公司發給所有甄選通過的人一袋綠豆種子,並且要求他們在指定時間,帶著發芽的綠豆回來,誰的綠豆種得最好,誰就能獲得那份競爭激烈、待遇優渥的工作。

果然,當指定時間來臨,每個人都帶著一大盆生意盎然、欣欣向榮的綠豆芽回來,只有一個人缺席。

總經理親自打電話問這人為何不現身?這人以混合著抱歉、懊惱與不解的語氣說他感到抱歉:因為他的種子還沒發芽,雖然在過去那段時間,他已費盡心血全力照顧,可是種子依然全無動靜!「我想,我大概失去這個工作機會了。」據說,這是那唯一的缺席者,在準備放下電話前所說的一句話。但經理卻告訴這孵不出綠豆芽的男子說:「你,才是唯一被我們錄用的新人!」原來,那些種子都是被處理過的,不可能發芽。

種不出綠豆芽,正證明了男子是一個不做假的人,公司高層認為,這樣的人必也是一個有道德操守的人。總經理說:「這就是我們用人的唯一準則!」……有一句西方諺語說:「如果表現卓越是魚的話,那麼操守就是保鮮劑!」這話的意思是,工作追求卓越固然重要,但不講道德操守,一切都可能落空。就像一條魚,再怎麼美味,沒有保鮮劑,最後還是會腐爛。

同樣,那些志在必得的應徵者,所捧出的綠豆芽雖無比美麗茂盛,但不曾以誠實做為人格的保鮮劑,最後,他們還是失去了那努力爭取、夢寐以求的工作。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勝券在握

其實這本書,感覺上寫的有點雜,比上一本講巴非特的書更難懂,兩個講的東西其實是一致的。投資原則便是先選產業,再選公司,慎選時機進場。只買了解的企業是價值投資一貫的原則。價值投資的書大概就先看到這裡了,彼得林區不知道是屬於那一類的,接下來大概會看這部份的書。暫時的目標是把杜金龍介紹的書單看完,真的還不少。接下來的投資會以巴菲特的方法來做,感覺上這比較適合我,練習把漲跌不當一回事,對我而言真的很重要。期權大概不會再玩了,買了以後一直在看漲跌,令人受不了。工作時都不能專心。 就價值投資人而言,真的不需要我們的產品,因為第一點就把我們程式特性打死,不理會股票市場的漲跌,這樣報價功能就沒什麼意義了,價值投資根本不需要技術分析,除非我們能提供相關價值投資的資訊,但我們基本分析真的很爛,看不到什麼資料。有機會我來思考一下價值投資到底要什麼資料,能不能把他寫成一個可運用的程式。 以下是我認為重要的書摘,其實這也只包含最後一章,我認為也只有這章值得做書摘。 巴非特相信使用短期價格來判斷一家公司的成功與否是愚蠢的。取而代之的是,他要公司向他報告因經濟實力成長所獲得的價值,一年一次,他固定檢查幾個變數: 初始的股東權益報酬率。 營運毛利、負債水準與資本支出需求的變化。 該公司的現金產生能力。 如果這些經濟指標正在進展,他知道長期下來,結果會反應在股價上。短期之內,股價所發生的是是不合常理的。 投資策略 不理會股票市場每日的漲跌 不擔心經濟情勢。 買下一家公司,而不是股票 管理企業的投資組合 巴非特原則 企業原則 這家企業是簡單且可以了解的 了解一家企業如何產生利潤的相關經濟活動。 這家企業的營運歷史是否穩定 他必須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這家企業的長期發展前景是否看好 市場特許權,五力分析 經營原則 經營者是否理性 理性的經營者將只會把多餘的現金,投資在那些產生較資本成本報酬率為高的計畫裡。 經營者對他的股東是誠實坦白的 報告時能知道營業部門如何營業,坦承失敗,了解公司的目的是使股東權益報酬率達到最大。 經營者是會盲從其他法人機構的行為 當心『其他公司也這麼做,一定沒問題』為自己行為辯護的經營者。衡量經營者競爭力的一個方法是,看他們如何運用自己的思考能力以避免依附群眾心理。 財務原則 把重點集中...

借助 AI 除錯:解決登出時的解密錯誤

  前言 最近遇到一個有趣的 bug,趁這次機會試試看用 AI 來協助除錯。整個過程蠻有收穫的,分享給大家參考。 問題發現 Bug 描述 在測試登出功能時,發現 app 會發生 crash。追蹤後發現是在登出時,API 會呼叫底層的解密函式,但解密用的 key 明顯有問題,導致解密失敗而引發錯誤。 由於這段流程是另一位同事負責開發的,程式碼邏輯比較複雜,短時間內看不出根本原因。於是先採取防禦性做法: 如果 key 為空值,就將解密失敗的錯誤吃掉不處理 。判斷後認為這樣不會影響 UI 操作,因為登出後 key 會重新取得。測試後確認沒問題,就先把這個 bug 暫時壓下來了。 深入追查 第一回合:初步分析 趁著有空檔,決定詳細釐清這個問題。想試試 AI 的能耐,於是下了第一個 prompt: 分析 SessionManager 的 processEncryptedData 方法中,為何會發生 bytesToTrim > currentLength 的錯誤?從呼叫該方法的地方分析可能發生的原因。 AI 給出了幾個可能的原因: 加密數據損壞或截斷 網路傳輸過程中數據包丟失或損壞 API 回應中的加密字串不完整 解密後的最後一個字節值異常大 錯誤的加密算法或密鑰 使用了錯誤的解密密鑰或 IV Session key 交換失敗,但程式繼續使用無效密鑰解密 解密產生亂碼 Hex 字串轉換錯誤 包含非法字符、長度不是偶數、部分缺失等問題 AES CBC 解密失敗但沒有檢查錯誤 Whitebox 密鑰準備失敗 IV 不匹配 數據長度不符合 AES 塊大小要求 PKCS7 Padding 格式錯誤 加密時使用了錯誤的 padding 方式 最後字節不是有效的 padding 長度值 (1-16) 多重解密處理錯誤 數據被重複解密或解密順序錯誤 記憶體緩衝區問題 緩衝區大小分配錯誤或溢出 AI 也分析了呼叫鏈: API 回應 → DataTransformer → CryptoHandler → decryptSessionKey → processEncryptedData 評估: 這些分析大多是從相關函式內部找錯誤,但沒有太大用處,...

10/17部會心得

其實部會一開完,我就想寫了,只是最近沉迷於小說,直到今天才有開始動工的心情。 業務的報告部份就不要講了,一點都不感興趣,講的好像會大賣的樣子,薪水有增加再說啦! 技術方面, DQ 做的功能好像挺有意思的,不過感覺上沒人看出他的價值,不過我覺得最佳的 UI 還是 vs 2005 為主,如果要研發基底的 UI 我覺得要以類 VS 為目標。金融網的東西也令人興奮,我本來就覺得網頁的東西潛力無窮,雖然是抄的,不過覺得還不錯,網頁互抄比 AP 互抄容易多了,很多 AP 的功能要模擬出來,真的比想像中難太多了。雖然金融網聽到最後我睡著了,但我非常期待他下一版能帶來什麼。好吧!說一下我們這邊技術心得,看起來炫,但是我一點都不心動,因為我想不到這東西能增加我們產品的價值嗎? 這場部會最棒的是最後副總的報告,這是第一次瞭解整個產業環境與我們的應對方法,這樣我才清楚為什麼要成立那麼多非資訊本業部門,金融網成立的原因何在,產業鏈垂直整合的價值在哪裡。但是會像如規劃中的成功嗎?其實從旁觀察規劃與現在實際的運作,我抱的期望沒那麼大,不過這是有意思的夢,就看能不能實現囉! 不過在會中,我就想到一個我覺得可以配合上我們的產業架構,而且還不錯的商業模式,這也是我想寫這篇心得的原因。 在副總的報告中,提到金融網是為了提供一個入門的金融資訊,接觸最底層不付費的又想看金融資訊的民眾,其實我想到更進階的是接觸所有上網的人。而這功能結合 43thing 與財務規劃(參考 到底要賺多少錢才能退休呢? )你要作這些你想要做的事情(如遊學、旅遊)或退休,你到底要賺多少錢,然後開始洗腦光靠上班的死薪水是達不成這些目的的,所以要開始投資,投資如何規劃,就是要買我們的金融產品,一步一步引君入彀。這功能主要的對象就不只是想投資的人,而是所有的人,只要你心中有任何的夢想,而這夢想需要錢來達成,就需要這個工具。這就是把基底做的更大,個體經濟學常用的互補效應。所以這功能包含紀錄你要達成的夢想,財務管理包含薪資增加目標、稅務、相關的投資規劃與風險等。目標就是吸引所有人來理財、投資。 另一方面,我想倒也有一些人就是他沒有時間也沒有能力去學如何投資或操作股票,他們只想跟老師聽名牌,那這個就可以結合 blog 的功能來作,吸引一些老師來 blog 建立個人投資說明,開發一個跟單工具,這跟單工具可以比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