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智慧型股票投資人

巴非特的老師寫的書,剛開始也是從這個因素來看這本書的。不錯的一本書,讓我了解價值投資部份內涵,投資中質與量的觀點,大概是我最大的收穫。
看完這本書的一句話心得,價值型投資是由數據分析來估計各個股票值不值得投資。會被投資的標的幾個內涵是
  1. 持續獲利
  2. 財務安全
  3. 價值低估

第一、第二點是門檻,通不過第一、二點先刷掉,再仔細研究其價值是否真的低估。這三項通常有許多數字指標可以看。當價格只要超出其真正價值,就不該持續投資。而前兩本看的書,反而較注重值的分析,從股市的心理因素來分析較多,從他裡面舉的案例就可明顯的比較出,真的是短期看心理面,長期看基本面。這本書舉的例子都至少1、2年以上,分析成功的案例常有10年以上的例子。從他的理論看來,以花的時間來看我應該比較像防禦型投資人,但我一直都是積極型投資,講白一點是容易衝動、腦充血。得修心養性,得忍下心,每次出手都想的更透徹些。

以下為本書書摘。

十項準則:

1.盈餘價格收益率(earnings-to-price yield)達到AAA級債券殖利率的兩倍。盈餘收益率即本益比(price earnings ratio)的倒數。

2.本益比跌到該股近五年來最高平均本益比的十分之四。(平均本益比為一年的平均股價除以當年的盈餘。)

3.股利收益率(dividend yield)達到AAA級債券殖利率的三分之二。

4.股價跌到每股有形資產帳面價值(tangible book value)的三分之二。

5.股價跌到流動資產淨值(流動資產減去負債總額)的三分之二。 6.負債總額少於有形資產帳面價值。

7.流動比率(流動資產除以流動負債)為二或在二以上。

8.負債總額等於或少於流動資產淨值(流動資產淨值定義如準則五)的兩倍。

9.最近十年的盈餘成長率超過每年七%的複利;七%的複利可以在十年間讓資產增加一倍。

10.盈餘成長的穩定性──在最近十年內,年度盈餘出現負五%以上的衰退情況不超過兩次。

結合葛拉漢的這十項準則,建立一套穩固的風險/報酬屏障。前五項是根據盈餘等經營成果找出相對的低價,藉以指出潛在的報酬;後五項則以財務建全性及盈餘穩定性來評估風險。

根據事後的驗證,即使只專注在符合兩、三項準則的股票上,也能產生不錯的績效。但由於市場狀況及企業營運方式不斷改變,使得許多股票不太可能通過這些準則的篩選。

葛拉漢自認他追蹤市場六十年所學到的,可以總結為四個字:安全邊際。在過去幾年,此一觀念已經消失在過熱的市場環境中,這點令人相當遺憾。將不合理的價格合理化的唯一理由,就是在不可預測的未來,一切都要進行相當順利。而按照葛拉漢的標準,飆漲股的安全邊際只能用想像的數字來衡量。

安全邊際確實是一個可以令人安心的因素,它可抵銷諸如拙劣的判斷、厄運,以及經常環伺在側的不可預測因素等不確定性。在市場本益比及利率較低的時期,安心因素較容易獲得,以葛拉漢的一個例子來說,大致上典型的股票價格盈餘收益率是九%──即本益比十一的倒數;由於高品質債券的殖利率是四%,因此你等於有五%的安全邊際,如果長期投資一家具有可合理預測盈餘能力的公司,再加上五%的安全邊際,你可能就不會輾轉難眠。

這種葛拉漢式的計算,在目前仍然是一個有用的工具。時至今日,已經很難有五%的安心程度,但是它提供一個實際的方法,讓你在跳水前先測試水的深度。

這裡的試金石仍舊是內在價值──即投資一家公司大約十年期間,可從該公司取得現金的折現價值。以低於內在價值買進,你已經獲得安全邊際;以高於內在價值買進,無異是自找麻煩。

內在價值會提出的問題如下:這家公司持續營運的價值為何?同類企業的價格為何?清算時的價值為何?像雷格梅森價值基金(Legg Mason Value Fund)等以價值為導向的公司,就習於進行這樣的分析,它們會以老練的眼光,從一家公司的潛在盈餘能力,以及實際的折價因素著手。雖然內在價值一詞帶給人永恆的感覺,但它並不是個絕對的估計值,而是會隨著利率水準,以及評估者的權衡因素而有所不同。

進取型投資者在普通股操作的特色可歸納為
一、行情低時買進,行情高時賣出
二、買進經過審慎選擇的成長股
三、買進各類形態的廉價股
四、買進特殊情況的股票

最容易辨認的廉價股是其股價低於公司扣除所有主要負債之後的淨營運資本者,這意味購買者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購買公司的固定資產–包含建築物、機器設備或可能存在的商譽

我們定義的低價是以公司淨值三分之二以下的價位買進。

相對不受歡迎的大型股。受短暫不利因素影響的大型股票,其有大量的資本渡過難關,所以恢復成長的比例很高。且市場以合理的速度反應其任何改善。

買進廉價的有價證券。評價方式:1.用未來盈餘的估計值,乘上適用該股票的因子。若遠高於市場價格。2.資產的可實現價值,強調淨流動資產或營運資本。

特殊情況或「問題企業」。1.被併購的小型企業股票。2.有法律問題的。

普通股分析

  1. 長期的一般展望。與本益比有關。
  2. 管理團隊。當企業的管理團隊近期發生變動,且其意義尚未明顯反應再實際的數字上,管理的因子才最有效。
  3. 財務力量與資本結構。速動比率,資本構成少債物。
  4. 配息紀錄:長期不斷配息。
  5. 當其股利率:

價值=當期正常盈餘 x (8.5+2倍預期年成長率)<成長型不適合此公式>

投資者僅能夠再兩者之中擇一而型,他可以具有想像力,追求高利潤,只要見解被事實證明。變可以獲得可觀的報酬;但他必然也要承擔錯估的風險。或者,他可以趨向保守,並且拒絕以過高的價格投入任何未經證實的機會;但他必須有心理準備,重新思考可能錯失的的投資機會。

智慧型分析師會專注於未來比較能預測的類股,或是專注於過去績效的安全保障遠高於當時的價格的個股。

每股盈餘

1.不可過於認真地看待一年份的盈餘數字。

2.如果你過度重視短期盈餘,則必須留意每股盈餘數字所隱藏的陷阱。

成長率,需以今年的值、三年平均、10年平均來計算。

高本益比的必要條件是企業的獲利必須高於平均水準。

比較企業

  1. 獲利性。a.帳面價值獲利情況 b.每單位營業額的獲利水準,淨利率。
  2. 穩定性。過去十年中每股盈餘相對於其前三年平均盈餘的最大跌幅。
  3. 成長率。
  4. 財務狀況。速動比。
  5. 股息。
  6. 歷史股價。最低與最高相比過高,跌的幅度越大。

防禦性投資策略七條件:

  1. 足夠的規模。
  2. 強勁的財務狀況。
  3. 股息:過去20年股息發放未曾間斷。
  4. 盈餘穩定性:過去10年內不曾發生虧損。
  5. 盈餘成長:每股盈餘在10年間至少成長1/3。
  6. 股價與資產比:股票價格不超過淨資產直的1.5倍。
  7. 本益比:股票價格不高於3年平均盈餘的15倍。

評價股價的兩面向

質的方法,他著重於未來的展望、管理階層,與其他不可量化的品質因子。量(統計)的方法,強調股價、盈餘、資產、股息等可測量因子之間的關係。

積極性投資篩選條件:

  1. 財務狀況:a.速動比1.5倍 b.負債不可超過流動資產淨值110%(工業公司)
  2. 盈餘穩定性:五年內未發生虧損。
  3. 股息:當期曾分派股息。
  4. 盈餘成長:去年盈餘高近五年。
  5. 股價:低於淨資產直的1.2倍。

買進廉價股賺錢兩條件

  1. 數量必須夠多,以形成投資組合。
  2. 有耐心等到股價上揚。

股利政策

收益型股票,股利率將維持一貫的重要性。

成長型,股價取決於10年的預期成長率大於股息。

安全保障

如果價格夠低,則品質平庸的證券搖身成為穩健的投資機會。

商業原則與股票投資

  1. 第一項也是最明顯的原則是:“瞭解你在做什麼——瞭解你的生意。”就投資者來說,這意味著不要試圖從證券買賣中獲取“商業利潤” ——即正常利息與股息之外的超額報酬——除非你對於證券價值有足夠的瞭解,就如同你經營買賣或從事製造時對商品價值所瞭解的程度。  
  2. 第二項商業原則是:“不要讓其他人經營你的事業,除非(1)你能夠事無巨細地監督其績效,或(2)你有不尋常的強烈理由完全依賴他的品格與能力。”對投資者來說,這項原則可決定資金讓其他人管理的條件。  
  3. 第三項商業原則是:“不可貿然地做生意——換言之,製造或買賣商品——除非經過周詳的考量,認為該筆生意會產生合理的獲利機會。尤其要避免獲利有限而虧損甚大的生意。”對進取型投資者來說,這意味著獲利的操作不能依賴于樂觀的想法,而必須基於計算。對每一位投資者來說,這意味著回報非常有限時——如同先前所提及的傳統債券與優先股——他必須確認自己的大部分本金將無嚴重虧損的風險。  
  4. 第四項商業法則比較具有積極性:“必須有勇氣運用知識與經驗。如果你根據事實得出結論,如果你瞭解自己的判斷是穩健的,應依指示行動——雖然其他人的看法不同或有懷疑。”(群眾的見解與你的不同並不足以否定或肯定你的看法,你是正確的,因為你的資料與推理是正確的)。同理,在證券投資領域中,除了充分的知識與老練的判斷力,勇氣是無尚的美德。  

非常幸運的是,對典型的投資者來說,其投資計畫的成功並不必須具備上述條件——只要他將自己的野心局限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並且在防禦型投資的安全領域內從事活動,獲得滿意的投資業績要比大多數人所想像的容易;但要獲得優異的業績,多數人卻低估了其困難度。”

八個對比的例子

在他所特別舉出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發現高額的負債造成過低的利息保障倍數,低利息保障倍數的公司股價的前景堪慮。一般華爾街的分析偏愛前景展望較佳的公司,所以給他較高的本益比,葛拉罕則認為低本益比的公司投資報酬率會較佔優勢。本益比高的公司萬一遇到盈餘成長衰退時,股價將極為脆弱。績優股的股價不論多麼偏高,都可能繼續上漲,想要放空績優股須承擔很高的風險。毫無獲利能力的公司,不論營業額多大,或是以淨值折價出售,過度平庸的公司都沒有投資吸引力。華爾街對某些產業的高本益比,代表著過度的樂觀以及將來可能的過度的悲觀,將使該產業公司的股價充滿投機性質。已發行的認股權證、可轉換公司債都應該計入公司的真實市值,這表示發行大量可轉換公司債的公司的本益比可能被嚴重低估,若加入轉換後股份,則本益比會變的很高,更不適合買進。葛拉罕認為一般華爾街分析師依據市場價格及未來盈餘來作為未來展望的依據並不理想,葛拉罕認為成功的分析師應該選擇專注於少數特殊的產業,是他能合理地估計公司的價格遠低於其價值,則長期績效必能超過平均。

防禦型投資者選擇股票法則

  1. 至少10種,不超過30種股票。
  2. 投資大型、傑出、舉債保守的企業。
  3. 每家都應有長期持續發放股息的紀錄。
  4. 投資者必須就本益比訂定某種限制。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勝券在握

其實這本書,感覺上寫的有點雜,比上一本講巴非特的書更難懂,兩個講的東西其實是一致的。投資原則便是先選產業,再選公司,慎選時機進場。只買了解的企業是價值投資一貫的原則。價值投資的書大概就先看到這裡了,彼得林區不知道是屬於那一類的,接下來大概會看這部份的書。暫時的目標是把杜金龍介紹的書單看完,真的還不少。接下來的投資會以巴菲特的方法來做,感覺上這比較適合我,練習把漲跌不當一回事,對我而言真的很重要。期權大概不會再玩了,買了以後一直在看漲跌,令人受不了。工作時都不能專心。 就價值投資人而言,真的不需要我們的產品,因為第一點就把我們程式特性打死,不理會股票市場的漲跌,這樣報價功能就沒什麼意義了,價值投資根本不需要技術分析,除非我們能提供相關價值投資的資訊,但我們基本分析真的很爛,看不到什麼資料。有機會我來思考一下價值投資到底要什麼資料,能不能把他寫成一個可運用的程式。 以下是我認為重要的書摘,其實這也只包含最後一章,我認為也只有這章值得做書摘。 巴非特相信使用短期價格來判斷一家公司的成功與否是愚蠢的。取而代之的是,他要公司向他報告因經濟實力成長所獲得的價值,一年一次,他固定檢查幾個變數: 初始的股東權益報酬率。 營運毛利、負債水準與資本支出需求的變化。 該公司的現金產生能力。 如果這些經濟指標正在進展,他知道長期下來,結果會反應在股價上。短期之內,股價所發生的是是不合常理的。 投資策略 不理會股票市場每日的漲跌 不擔心經濟情勢。 買下一家公司,而不是股票 管理企業的投資組合 巴非特原則 企業原則 這家企業是簡單且可以了解的 了解一家企業如何產生利潤的相關經濟活動。 這家企業的營運歷史是否穩定 他必須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這家企業的長期發展前景是否看好 市場特許權,五力分析 經營原則 經營者是否理性 理性的經營者將只會把多餘的現金,投資在那些產生較資本成本報酬率為高的計畫裡。 經營者對他的股東是誠實坦白的 報告時能知道營業部門如何營業,坦承失敗,了解公司的目的是使股東權益報酬率達到最大。 經營者是會盲從其他法人機構的行為 當心『其他公司也這麼做,一定沒問題』為自己行為辯護的經營者。衡量經營者競爭力的一個方法是,看他們如何運用自己的思考能力以避免依附群眾心理。 財務原則 把重點集中...

借助 AI 除錯:解決登出時的解密錯誤

  前言 最近遇到一個有趣的 bug,趁這次機會試試看用 AI 來協助除錯。整個過程蠻有收穫的,分享給大家參考。 問題發現 Bug 描述 在測試登出功能時,發現 app 會發生 crash。追蹤後發現是在登出時,API 會呼叫底層的解密函式,但解密用的 key 明顯有問題,導致解密失敗而引發錯誤。 由於這段流程是另一位同事負責開發的,程式碼邏輯比較複雜,短時間內看不出根本原因。於是先採取防禦性做法: 如果 key 為空值,就將解密失敗的錯誤吃掉不處理 。判斷後認為這樣不會影響 UI 操作,因為登出後 key 會重新取得。測試後確認沒問題,就先把這個 bug 暫時壓下來了。 深入追查 第一回合:初步分析 趁著有空檔,決定詳細釐清這個問題。想試試 AI 的能耐,於是下了第一個 prompt: 分析 SessionManager 的 processEncryptedData 方法中,為何會發生 bytesToTrim > currentLength 的錯誤?從呼叫該方法的地方分析可能發生的原因。 AI 給出了幾個可能的原因: 加密數據損壞或截斷 網路傳輸過程中數據包丟失或損壞 API 回應中的加密字串不完整 解密後的最後一個字節值異常大 錯誤的加密算法或密鑰 使用了錯誤的解密密鑰或 IV Session key 交換失敗,但程式繼續使用無效密鑰解密 解密產生亂碼 Hex 字串轉換錯誤 包含非法字符、長度不是偶數、部分缺失等問題 AES CBC 解密失敗但沒有檢查錯誤 Whitebox 密鑰準備失敗 IV 不匹配 數據長度不符合 AES 塊大小要求 PKCS7 Padding 格式錯誤 加密時使用了錯誤的 padding 方式 最後字節不是有效的 padding 長度值 (1-16) 多重解密處理錯誤 數據被重複解密或解密順序錯誤 記憶體緩衝區問題 緩衝區大小分配錯誤或溢出 AI 也分析了呼叫鏈: API 回應 → DataTransformer → CryptoHandler → decryptSessionKey → processEncryptedData 評估: 這些分析大多是從相關函式內部找錯誤,但沒有太大用處,...

10/17部會心得

其實部會一開完,我就想寫了,只是最近沉迷於小說,直到今天才有開始動工的心情。 業務的報告部份就不要講了,一點都不感興趣,講的好像會大賣的樣子,薪水有增加再說啦! 技術方面, DQ 做的功能好像挺有意思的,不過感覺上沒人看出他的價值,不過我覺得最佳的 UI 還是 vs 2005 為主,如果要研發基底的 UI 我覺得要以類 VS 為目標。金融網的東西也令人興奮,我本來就覺得網頁的東西潛力無窮,雖然是抄的,不過覺得還不錯,網頁互抄比 AP 互抄容易多了,很多 AP 的功能要模擬出來,真的比想像中難太多了。雖然金融網聽到最後我睡著了,但我非常期待他下一版能帶來什麼。好吧!說一下我們這邊技術心得,看起來炫,但是我一點都不心動,因為我想不到這東西能增加我們產品的價值嗎? 這場部會最棒的是最後副總的報告,這是第一次瞭解整個產業環境與我們的應對方法,這樣我才清楚為什麼要成立那麼多非資訊本業部門,金融網成立的原因何在,產業鏈垂直整合的價值在哪裡。但是會像如規劃中的成功嗎?其實從旁觀察規劃與現在實際的運作,我抱的期望沒那麼大,不過這是有意思的夢,就看能不能實現囉! 不過在會中,我就想到一個我覺得可以配合上我們的產業架構,而且還不錯的商業模式,這也是我想寫這篇心得的原因。 在副總的報告中,提到金融網是為了提供一個入門的金融資訊,接觸最底層不付費的又想看金融資訊的民眾,其實我想到更進階的是接觸所有上網的人。而這功能結合 43thing 與財務規劃(參考 到底要賺多少錢才能退休呢? )你要作這些你想要做的事情(如遊學、旅遊)或退休,你到底要賺多少錢,然後開始洗腦光靠上班的死薪水是達不成這些目的的,所以要開始投資,投資如何規劃,就是要買我們的金融產品,一步一步引君入彀。這功能主要的對象就不只是想投資的人,而是所有的人,只要你心中有任何的夢想,而這夢想需要錢來達成,就需要這個工具。這就是把基底做的更大,個體經濟學常用的互補效應。所以這功能包含紀錄你要達成的夢想,財務管理包含薪資增加目標、稅務、相關的投資規劃與風險等。目標就是吸引所有人來理財、投資。 另一方面,我想倒也有一些人就是他沒有時間也沒有能力去學如何投資或操作股票,他們只想跟老師聽名牌,那這個就可以結合 blog 的功能來作,吸引一些老師來 blog 建立個人投資說明,開發一個跟單工具,這跟單工具可以比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