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Secrets of the Millionaire Mind)

以下摘自楚狂人的blog

有時候,直接看別人的書摘也不錯。

有些觀念與現在我的觀念相反,不過這也是因為我不是風險趨近者的關係吧!

有些觀念當作,隨時檢視自己的項目,非常不錯。

我認為的重點:
避免三樣窮人特徵,1.責怪2.合理化3.抱怨。
玩金錢遊戲是為了贏。
努力讓自己有錢。
善於管理金錢。敘述這段中,這例子超棒的,
『等我有錢,就會開始管理。』這句話聽起來就好像一個大胖子說:『等我瘦下二十公斤,我就會開始運動和節食。』你笑了對吧!可是想想你的邏輯是不是跟這句話一樣?
有錢人大於他們的問題
有錢人就算恐懼也會採取行動專注於機會
欣賞成功和有錢人
根據結果拿酬勞

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

這本書分為兩個部份

第一個部份強調金錢藍圖

何謂金錢藍圖?這分好幾個部份



一個人能夠賺多少錢,留下多少錢都是由他的金錢藍圖決定

而他的金錢藍圖是由他的腦袋決定

不是聰明與否的問題

而是他自己給自己的目標設在哪裡他身價最後就會在哪裡



很玄對吧



有沒有聽過有人本來很有錢,後來卻變成窮光蛋?

有沒有聽過有人開頭很像會創一番大事業,最後卻失敗?

有沒有聽過有人中樂透,過幾年卻財產只剩他未中樂透之前的水平?



表面上看來當然可能是因為不景氣,遇到騙子合夥人,股市下跌,時運不濟 ...... 等等,

但是其實就是他本身的金錢藍圖不夠大。

也就是說一個人在他還沒有準備好以前,突然拿到一筆大錢,超出他的能力範圍,那不久後自然這筆錢會慢慢離開他。

但是反過來說

如果這個人本身就是個白手起家的富豪,即使不小心破產了,他也能夠在短時間內翻身,因為他有夠寬夠廣的金錢藍圖。

例如說:唐諾 . 川普 (Donald Trump) ,地產大亨,他白手起家賺到幾十億美金,後來一度失去一切,還負債,不過幾年後他卻賺到比原來更多更多的錢。

原因就在於有錢人即使會輸掉萬貫家財,但是屬於他們的 " 有錢人的腦袋 " 永遠都還在。



金錢藍圖怎麼形成的呢?

大部分是因為你接收的資訊造成的,其中大部份是你小時候接收的資訊,也就是來自於父母或長輩給你的資訊,再講明白點就是你會貧窮還是富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決定在你父母。

怎麼說呢?

你對錢的想法和行為是被教出來的,這些教導會變成制約,再變成自動潛意識反應,不知不覺一輩子都被它操控。

如果想要改變自己的金錢藍圖,那你必須要修正你腦中的陳年金錢檔案,才能做到。



記住,貧窮只是個結果,會導致貧窮的原因是金錢藍圖。



如何被制約?

1. 語言設定:你小時候聽到了什麼?

2. 模仿:你小時候看到了什麼?

3. 特殊事件:你小時候有哪些遭遇?



咱們一項一項來討論

1. 語言設定,想想你爸媽有沒有跟你講過類似這些的話:錢是萬惡的、有錢人都很沒氣質、你必須要努力唸書才能賺錢、你必須要努力工作才能賺錢、你必須要聽老師的話才能出人頭地、金錢買不到快樂、不是每個人都能有錢、有錢人都是吸血鬼、你賺越多錢就有人因此越貧困,還有一句爸媽常講的:我們買不起,不要跟你的同學比。

對吧!

你小時候聽到的一切都會變成潛意識,你的所作所為會不經意的被影響、被操縱,這是可以主宰你金錢藍圖的一股力量。



一個叫做史蒂芬的人,他連續九年收入都超過 80 萬美金,也就是近 2500 萬台幣,但是他總是因為花錢、不當借錢、投資失敗導致他現在財產幾乎是零。

探討原因發現,他成長過程中,他母親總是講:有錢人都很貪婪,他們靠窮人的血汗賺錢。只要賺夠用的錢就好,賺多就是豬了。

沒錯,他被他母親的話給制約了,他愛他的母親,潛意識就會逼迫他趕快把錢花掉,不然會變成一隻豬。

後來他終於知道了原因,就把他母親送到夏威夷渡假 ( 他母親非常愛夏威夷 ) ,這樣他既不用招呼他老媽,他母親也因此覺得他兒子有錢真好,結果他真的變成大富翁了。



2. 模仿,想想你爸媽是怎麼工作怎麼投資的,他們工作或投資成功嗎?大部分小孩都會模仿父母的動作,如果父母是失敗的,他們也很容易失敗,講個故事給大家聽:有個女的在煮晚餐,她把一塊火腿的頭和尾都切下丟掉,她丈夫很納悶,就問她這樣做的動機是什麼?她回答因為她媽媽都這樣作。

她母親剛好那天到女兒家吃晚飯,女兒女婿就問她為什麼要切掉頭和尾呢?媽媽回答,因為我媽媽都這樣作。

於是兩人就決定打電話去問她外婆,結果外婆回答:因為我的鍋子太小了。



別不承認,你就跟你爸或你媽一模一樣,或是他們兩個人的混合體就是你。

而大部分的父母都不是有錢人,所以自然小孩無法繼承到有錢人的腦袋。



3. 特殊事件,有個叫做喬西的護士,她的收入不錯,但是永遠都無法存到錢,研究之後發現她小時候和爸媽去餐廳吃飯,吃到一半為了錢的事情吵架,結果她爸火大,大吼大叫之後心臟病發作,臉色發青的倒在小喬西的懷抱裡死去,從此她的潛意識中就把金錢和痛苦、死亡放在一起。

每次賺了錢就要想辦法花完它,這樣才不會痛苦。



既然知道了問題所在,就要練習切割,和過去切割,你是你,你父母是你父母,沒人規定父母貧窮小孩就要貧窮,投資和工作都多多思考,是我想這麼作,還是我被迫這麼作?





第二部份 財富檔案

人的心靈就像個大檔案櫃,會把所有接收到的資訊貼上標籤,分別放進不同的檔案夾內,以後遇到問題的時候就可以到心靈的檔案中讀取資料,解決問題。

譬如說,我正在考慮要不要把握一個可能可以賺錢的機會,於是我便會自動在心靈中尋找那些貼了 " 金錢 " 或是 " 財富 " 的標籤,再用檔案裡的資料決定自己該怎麼作。我對錢的所有想法都放在這個財富檔案裡面,所以我不可能想到超出檔案的內容,而且在我下這個決定的時候,我會相信他是正確的,是能夠幫助我解決問題的,然而這個決定是不是真的是能夠幫我達成目標呢?未必,很可能是錯誤的。



舉例,假設我內人正在 shopping ,她看到一個綠色包包在打七五折,她馬上搜尋心靈檔案:我應不應該買這包包?

然後在一眨眼的功夫,她的心靈檔案回報:『你一直在找一個類似的包包,好搭配上週買的那雙綠色高跟鞋,而且她的大小太完美了。快買吧!』

於是她在買下的時候,不但因為即將擁有這個漂亮的皮包而興奮,還沾沾自喜是以七五折買的。

對她的心靈來說,這實在太棒了,她認為她需要,而且正在打折,但是她內心沒有想過:這皮包的確很便宜,又漂亮,不過我現在欠卡費已經超過十萬塊,所以我最好別買。

她腦子裡沒有這個想法,因為這個想法並不存在她的心靈檔案中。

所以結論就是你如果擁有類似富人的心靈財富檔案,你自然可以像他們一樣有錢。

不過在像有錢人一樣以前,我們先避免掉窮人的心靈檔案,接下來我們會教您分辨有錢人的想法和窮人的想法,您只要記得趨富避窮就好了。



有錢人相信:『我創造我的人生。』

窮人相信:『人生發生在我的身上。』



有沒有發現,會花很多錢玩樂透的通常是窮人?開獎的晚上,他們會黏在電視前面,緊張兮兮的期待財富就要『降臨』在他們身上。當然,有錢人也會買樂透,不過大都是偶爾玩一玩,而且樂透不會是他們創造財富的主要策略。

人會富有還是貧窮是自找的,只有你自己能夠創造你自己的財富和成功,也只有你自己能造就你的平庸和貧窮。不管是明意識還是潛意識,你的人生都是你自己造成的。



窮人特徵 1 :責怪

他們常常會責怪經濟不景氣、老闆摳門、時運不濟、政府無能、股市下跌、怪公司制度、怪配偶不會賺錢、怪父母沒留給他們財產,反正做錯的都是別人,一定不是自己。



窮人特徵 2 :合理化

如果他們不是在責怪,你就會聽到他們在找藉口,或是證明他們貧窮是合理的,例如他們會說:『工作穩定比賺得多重要。』、『我選了穩定的工作,所以我就該接受這工作的薪水以後成長幅度不大。』,甚至說:『錢真的不是很重要。』那問你個問題:如果你說你的老公或老婆或朋友或男女朋友並不是那麼重要,那麼他們還會在你身邊待多久時間?應該不會太久了,錢也是一樣。



如果你覺得養寵物不重要,你會養它嗎?不會。

如果你覺得一輛腳踏車不重要,你會要它嗎?不會。

所以你認為錢不重要 ( 不管是嘴巴講還是心理真的這麼想 ) ,你就不會有太多錢。

任何一個說錢不重要的都是窮人,但是他們會拿毫無關聯的對比來合理化,例如說:『錢沒有愛那麼重要。』這個比喻真愚蠢,要不要問一下你的手還是你的腿比較重要?也許他們都很重要吧。



錢,在它能發揮效用的時候太重要了,不能發揮效用的地方就一點都不重要,不相信嗎?要不要試試看用愛去繳信用卡帳單?

如果你無論如何都不承認錢很重要,你就永遠不會有錢,直到你把這個謬誤從你的心靈檔案裡面移除掉。



窮人特徵 3 :抱怨

抱怨是一件最糟的事情,永遠記住:『你所關注的事情會擴大。』當你抱怨的時候,你一定是正在關注錯誤的事情,而你關注的事情會擴大,於是你生命中會一直不斷出現錯誤的事情。也就是說你在抱怨的時候,你會不斷吸引更多的錯誤進入你的生命。

請試著作這項功課,接下來的一週不要抱怨,完全不要訴苦,不只不要講,連想都不要想。就這麼簡單,只是你必須持續整整七天。

有無數人因為改變這個小習慣而改變了他們一生,您要不要試試看?



從現在開始,避免上述三樣窮人特徵,每當你聽到自己抱怨、找藉口、責怪別人時,趕快閉嘴。不斷提醒自己,你創造你的人生,你改變你的人生,變好變爛都在你一念之間。



有錢人玩金錢遊戲是為了贏。

窮人玩金錢遊戲是為了不要輸。



有錢人他們工作或投資是為了獲得大量的金錢,不是一點點錢,不是剛好能夠讓他們付貸款的錢,而是很多很多錢。反觀窮人通常都會說,我只要能賺這樣就好了,我要的不多,只要能準時付帳單就好。

再強調一次,意念的力量是很驚人的,你真正關注和想要的事物會放大,當你的意念是要擁有足夠的錢去付帳單,你永遠不會擁有超過帳單金額的錢。換句話說,當你只要求生活過得 ok 的時候,你永遠不能過得很好,因為你根本沒想過要過得很好。就是這麼簡單。



富人一直努力讓自己有錢。

窮人一直想著讓自己有錢。



你問大多數人他們想不想變有錢,他們都會說:當然想啊!

真的想嗎?那你每天工作回家以後怎麼又看電視看到睡著?睡前看政論節目、八卦新聞而不是努力思考或是看自我提昇的相關書籍? 這看起來不像是想要變有錢的人,很遺憾的告訴你,想要變有錢人,必須專注、勇氣、知識、專業、百分之兩百的努力、永不放棄的態度,還有當然,一顆有錢人的腦袋。

你願意一天工作十五小時以上嗎?富人願意。你願意一週工作七天嗎?富人願意。你願意犧牲和朋友聚會哈拉的時間嗎?富人願意。你願意在無法保證沒風險的情況下投資嗎?富人願意。



想著要有錢只是 " 想著 " ,努力要有錢是 " 拼了 " ,想和作中間差了十萬八千里遠,試著想想你該怎麼作吧。





有錢人善於管理金錢

窮人逃避管理金錢



有錢人並不比窮人聰明多少,但是他們都有個共通的特性就是善於管理他們的錢,而窮人如果不是不會管理金錢就是根本逃避管理金錢,他們通常會說:『他們不管理金錢是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錢需要管理。』這是大錯特錯的。事實剛好跟『等我有了很多錢,我就會開始管理錢。』相反,而應該是『在我開始管理錢財之後,我自然就會有很多的錢。』



『等我有錢,就會開始管理。』這句話聽起來就好像一個大胖子說:『等我瘦下二十公斤,我就會開始運動和節食。』你笑了對吧!可是想想你的邏輯是不是跟這句話一樣?



妥善積極的管理你的金錢,然後自然可以生出更多的錢。這才是正確的。換句話說,除非你能夠管理你現有的一切,否則你將無法獲得更多。



至於你要如何管理金錢呢?你在獲得一筆額外的收入之後,我強調『額外』,不管是撿到還是副業賺到,你就把額外收入的 10% 存起來,這是你的玩樂基金,永遠只能拿來玩樂,不要想去投資,不要想去繳學費,這就是你的玩樂基金 ( 你可以把他當成你的 LV 基金或是 ROLEX 基金也無妨 ) 。這樣一來你會很積極的想找下一筆額外收入,會努力兼差或是打工,這樣對你財富增加大有助益;二來我們發現為什麼一般人越是工作辛苦,越是會亂花錢,就是因為他們工作很辛苦,所以一陣子就會花一大筆錢去買東西犒賞自己,把錢都浪費掉了,可是照我們的方法,你只會花本來就是要拿來玩樂的錢,而不是把你的退休生活費花掉。



有錢人大於他們的問題

窮人小於他們的問題



有錢人就算恐懼也會採取行動

窮人卻因為恐懼而不敢行動



要變成有錢人並不像吃塊蛋糕那樣容易,通往財富路上充滿陷阱和危險,所以絕大多數人不願意冒險。這就是富人和窮人最大的差別,富人大於他們的問題,而窮人小於他們的問題。



在一到十的等級上,一最小,十最大,假設你現在的個性和能力位於第二級,當你遇到一個第五級的困難,你是不是會覺得這是個天大的問題?過了幾年,你的能力和個性已經成長到第八級了,回過頭來看,第五級的問題是不是變成一個小小問題了。最後如果你真的很努力的把自己提升到第十級,原先那個第五級的問題對你來說已經小到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不管你是窮人還是富人,生活中永遠會出現困難和問題,它們永遠不會消失,結論就是問題的大小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是你有多大,能不能大於你的問題。



現在把焦點放在如何提昇自己的等級,很簡單,思考加上執行力,只是想變有錢是沒用的,要搭配執行力才有效。就好像我說的『你看對股票對你財富沒有幫助,買對才有幫助。』



既然執行這麼重要,那是什麼原因讓很多人卻遲遲不肯開始行動呢?



是恐懼!



恐懼會讓多數人裹足不前,窮人和富人最大的差別就在於:富人在恐懼和沒有把握的情況下還是會行動,窮人卻因此而再看看、再想想,常常一看就看了一輩子。



如果你的等級是三,而你總是挑容易的一和二作,那你永遠就不可能進步,反過來想你以三的等級去解決五的問題,一開始當然會覺得很困難,可是一次兩次,慢慢自然會提升到五,那問題對你來說又變得很簡單。舉個現實生活的例子:你的工作是固定性的,二十年沒變化的類型,例如老師、公務員、小工程師,你永遠無法晉級,雖然穩定,但是你的競爭力會越來越後退,你本來可能等級是四,當你習慣解決等級二左右的問題時,不知不覺你就會降級到等級二,原本等級三和四的問題對你來說就太難了。



從現在開始,每每遇到困難覺得不舒服的時候,記得幫自己加油,我一定是在晉級,然後努力走下去。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沒有因為很有挑戰性而完蛋的,卻有因為太舒服而慢性自殺。



有錢人專注於機會

窮人專注於障礙



這跟上面那部份是相通的,常常有人問我,要我介紹他一種沒有風險的投資工具,我會跟他講沒有這種東西。他說定存呢?我說定存當然是有風險,而且風險是最高的,他會讓你窮一輩子。



Why?



定存表面上,短期是沒有風險,但是他的利率太低,這世界上還不存在單靠定存致富的人,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中產階級使用定存投資 ( 我真不願意稱定存為投資 ) ,他就永遠不會變成一個富人。承擔能夠掌握的風險,去投資獲利率最好的工具,才是致富的唯一道路。



問題是窮人會不斷把焦點放在如果賠錢怎麼辦?如果我因此而一貧如洗怎麼辦?最後就不敢投資,被障礙困住了。前面我們一直強調:『你專注的事情會放大。』一直想著會賠錢,就真的會賠錢。富人則會專注於機會,他們願意承擔風險,在投資前做好一切功課,最差的情況都能夠控制以後,進場投資,獲得財富。



有錢人欣賞成功和有錢人

窮人討厭成功和有錢人



這是個很奇特的現象,窮人通常會用厭惡或是憎恨的態度去看待有錢人,他們會嘀咕:『他們真是走狗屎運。』或是咒罵:『這些有錢的混蛋。』



你必須了解,如果你用這樣負面的態度去看待有錢人,你就註定窮一輩子,為什麼呢?很簡單,『你怎麼可能成為你討厭和看不起的那種人呢?』



你看到電視上某個明星年所得五千萬,你是不是會心想:『不過就她老媽把她生的漂亮點而已,花瓶一個,有什麼了不起。』這很自然,但是請戒掉這個壞毛病,不要讓自己有這種見不得別人好的負面想法,這種負面想法會帶給你更多負面的產物,例如:繼續貧窮。



不要憎恨成功人士,也不要覺得他們都是大壞人,都是靠奪取別人財富害人家破人亡才能致富。這是大錯特錯的。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家是華倫 . 巴菲特,他捐出他百分之八十五的財產,上兆的金錢去作慈善事業,他是壞人嗎?比爾蓋茲也是大慈善家,他和他夫人的基金會每年都救助很多很多的愛滋病童,他們也不是壞人啊。這些不是特例,我只是要說明有錢人值得尊敬和欣賞,不要去討厭他們,對你並沒有好處。



有錢人根據結果拿酬勞

窮人根據時間拿酬勞



這就是我講的做事情只看功勞,沒在管苦勞的,事情作失敗,不管你花了多少時間金錢精力都沒有意義,也就是說 100% 的結果論才是正確的。



你一定聽過這些忠告跟教訓:『好好上學,聽老師的話,考好成績,找個好工作,領一份夠穩定的薪水,準時上班、努力工作。你就可以幸福快樂。』



這些話是金玉良言還是屁,你自己去衡量,我現在跟你探討的是穩定的薪水這部份。



窮人喜歡拿固定的月薪或時薪,他們需要確定每個月的幾號會有固定薪資到他們戶頭中,他們藉此獲取安全感,他們不知道這樣的代價就是窮一輩子。他們其實內心的意思是:『我很怕,根據我的表現很可能會賺得不夠,所以我只要能賺足生活所需就夠了。』



而富人會根據他們的產值拿取報酬,他們不喜歡穩定單調的工作,他們要的是經由努力思考加上執行力而表現好就能得到更多的錢的工作,例如:業務、直銷、老闆 …… 之類的工作,當然,他們可能必須承擔較高的風險,但是風險通常和利潤是呈正比的。



通常你會選擇穩定而沒有前景的工作是因為你父母的意見,但是因為我們之前學過不要責怪別人,所以我們願意原諒他們,他們總是希望兒女有個穩定的工作,不管這會不會導致兒女永遠無法脫離貧窮。



我們鼓勵你作自己的老闆,不論是創業還是兼差,反正能夠依照你獲得的成果來獲得報酬的都是好選擇,就像我爸講的:『如果你只是吃人頭路,那你永遠不會富有。如果你要找工作,那麼請確定你拿的是百分比的酬勞 ( 也就是非固定薪資 ) ,不然,你就自己當老闆。』



有錢人持續成長

窮人認為他們已經知道一切



最後一點,有錢人會願意承認他自己有些地方不足,願意永遠不斷看書、不斷思考、不斷看看別的成功人士是怎麼成功的;而窮人會覺得他已經會的夠多了,或者說會的東西已經能夠 handle 他的所需,不用再更精進,不需要再學習。



給個建議,如果你沒有你想像中那麼有錢,你一定有些地方不足。不知道你同不同意?



看看周遭的人,叫他們去多學點東西就一堆藉口:我沒時間、我現在就過得很好啦,沒必要學、我沒錢學。



反觀富人會覺得能夠學到東西就值得,能夠幫他們提昇等級就值得,長久下來窮人就像一攤死水,富人是一泉活水,自然時間越久,差別越大。



努力是會有成效的,從今天開始試著照上述的建議去作,試著多看多學如何賺錢,多去觀察成功人士,你也會擁有一顆有錢人的腦袋,你也會變成一個有錢人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勝券在握

其實這本書,感覺上寫的有點雜,比上一本講巴非特的書更難懂,兩個講的東西其實是一致的。投資原則便是先選產業,再選公司,慎選時機進場。只買了解的企業是價值投資一貫的原則。價值投資的書大概就先看到這裡了,彼得林區不知道是屬於那一類的,接下來大概會看這部份的書。暫時的目標是把杜金龍介紹的書單看完,真的還不少。接下來的投資會以巴菲特的方法來做,感覺上這比較適合我,練習把漲跌不當一回事,對我而言真的很重要。期權大概不會再玩了,買了以後一直在看漲跌,令人受不了。工作時都不能專心。 就價值投資人而言,真的不需要我們的產品,因為第一點就把我們程式特性打死,不理會股票市場的漲跌,這樣報價功能就沒什麼意義了,價值投資根本不需要技術分析,除非我們能提供相關價值投資的資訊,但我們基本分析真的很爛,看不到什麼資料。有機會我來思考一下價值投資到底要什麼資料,能不能把他寫成一個可運用的程式。 以下是我認為重要的書摘,其實這也只包含最後一章,我認為也只有這章值得做書摘。 巴非特相信使用短期價格來判斷一家公司的成功與否是愚蠢的。取而代之的是,他要公司向他報告因經濟實力成長所獲得的價值,一年一次,他固定檢查幾個變數: 初始的股東權益報酬率。 營運毛利、負債水準與資本支出需求的變化。 該公司的現金產生能力。 如果這些經濟指標正在進展,他知道長期下來,結果會反應在股價上。短期之內,股價所發生的是是不合常理的。 投資策略 不理會股票市場每日的漲跌 不擔心經濟情勢。 買下一家公司,而不是股票 管理企業的投資組合 巴非特原則 企業原則 這家企業是簡單且可以了解的 了解一家企業如何產生利潤的相關經濟活動。 這家企業的營運歷史是否穩定 他必須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這家企業的長期發展前景是否看好 市場特許權,五力分析 經營原則 經營者是否理性 理性的經營者將只會把多餘的現金,投資在那些產生較資本成本報酬率為高的計畫裡。 經營者對他的股東是誠實坦白的 報告時能知道營業部門如何營業,坦承失敗,了解公司的目的是使股東權益報酬率達到最大。 經營者是會盲從其他法人機構的行為 當心『其他公司也這麼做,一定沒問題』為自己行為辯護的經營者。衡量經營者競爭力的一個方法是,看他們如何運用自己的思考能力以避免依附群眾心理。 財務原則 把重點集中...

借助 AI 除錯:解決登出時的解密錯誤

  前言 最近遇到一個有趣的 bug,趁這次機會試試看用 AI 來協助除錯。整個過程蠻有收穫的,分享給大家參考。 問題發現 Bug 描述 在測試登出功能時,發現 app 會發生 crash。追蹤後發現是在登出時,API 會呼叫底層的解密函式,但解密用的 key 明顯有問題,導致解密失敗而引發錯誤。 由於這段流程是另一位同事負責開發的,程式碼邏輯比較複雜,短時間內看不出根本原因。於是先採取防禦性做法: 如果 key 為空值,就將解密失敗的錯誤吃掉不處理 。判斷後認為這樣不會影響 UI 操作,因為登出後 key 會重新取得。測試後確認沒問題,就先把這個 bug 暫時壓下來了。 深入追查 第一回合:初步分析 趁著有空檔,決定詳細釐清這個問題。想試試 AI 的能耐,於是下了第一個 prompt: 分析 SessionManager 的 processEncryptedData 方法中,為何會發生 bytesToTrim > currentLength 的錯誤?從呼叫該方法的地方分析可能發生的原因。 AI 給出了幾個可能的原因: 加密數據損壞或截斷 網路傳輸過程中數據包丟失或損壞 API 回應中的加密字串不完整 解密後的最後一個字節值異常大 錯誤的加密算法或密鑰 使用了錯誤的解密密鑰或 IV Session key 交換失敗,但程式繼續使用無效密鑰解密 解密產生亂碼 Hex 字串轉換錯誤 包含非法字符、長度不是偶數、部分缺失等問題 AES CBC 解密失敗但沒有檢查錯誤 Whitebox 密鑰準備失敗 IV 不匹配 數據長度不符合 AES 塊大小要求 PKCS7 Padding 格式錯誤 加密時使用了錯誤的 padding 方式 最後字節不是有效的 padding 長度值 (1-16) 多重解密處理錯誤 數據被重複解密或解密順序錯誤 記憶體緩衝區問題 緩衝區大小分配錯誤或溢出 AI 也分析了呼叫鏈: API 回應 → DataTransformer → CryptoHandler → decryptSessionKey → processEncryptedData 評估: 這些分析大多是從相關函式內部找錯誤,但沒有太大用處,...

10/17部會心得

其實部會一開完,我就想寫了,只是最近沉迷於小說,直到今天才有開始動工的心情。 業務的報告部份就不要講了,一點都不感興趣,講的好像會大賣的樣子,薪水有增加再說啦! 技術方面, DQ 做的功能好像挺有意思的,不過感覺上沒人看出他的價值,不過我覺得最佳的 UI 還是 vs 2005 為主,如果要研發基底的 UI 我覺得要以類 VS 為目標。金融網的東西也令人興奮,我本來就覺得網頁的東西潛力無窮,雖然是抄的,不過覺得還不錯,網頁互抄比 AP 互抄容易多了,很多 AP 的功能要模擬出來,真的比想像中難太多了。雖然金融網聽到最後我睡著了,但我非常期待他下一版能帶來什麼。好吧!說一下我們這邊技術心得,看起來炫,但是我一點都不心動,因為我想不到這東西能增加我們產品的價值嗎? 這場部會最棒的是最後副總的報告,這是第一次瞭解整個產業環境與我們的應對方法,這樣我才清楚為什麼要成立那麼多非資訊本業部門,金融網成立的原因何在,產業鏈垂直整合的價值在哪裡。但是會像如規劃中的成功嗎?其實從旁觀察規劃與現在實際的運作,我抱的期望沒那麼大,不過這是有意思的夢,就看能不能實現囉! 不過在會中,我就想到一個我覺得可以配合上我們的產業架構,而且還不錯的商業模式,這也是我想寫這篇心得的原因。 在副總的報告中,提到金融網是為了提供一個入門的金融資訊,接觸最底層不付費的又想看金融資訊的民眾,其實我想到更進階的是接觸所有上網的人。而這功能結合 43thing 與財務規劃(參考 到底要賺多少錢才能退休呢? )你要作這些你想要做的事情(如遊學、旅遊)或退休,你到底要賺多少錢,然後開始洗腦光靠上班的死薪水是達不成這些目的的,所以要開始投資,投資如何規劃,就是要買我們的金融產品,一步一步引君入彀。這功能主要的對象就不只是想投資的人,而是所有的人,只要你心中有任何的夢想,而這夢想需要錢來達成,就需要這個工具。這就是把基底做的更大,個體經濟學常用的互補效應。所以這功能包含紀錄你要達成的夢想,財務管理包含薪資增加目標、稅務、相關的投資規劃與風險等。目標就是吸引所有人來理財、投資。 另一方面,我想倒也有一些人就是他沒有時間也沒有能力去學如何投資或操作股票,他們只想跟老師聽名牌,那這個就可以結合 blog 的功能來作,吸引一些老師來 blog 建立個人投資說明,開發一個跟單工具,這跟單工具可以比較所...